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保护区名称 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域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面积(公顷) 22896.8
坐标 东经100°51′15"-101°00′13",北纬29°52′30"-30°05′ 30"
海拔
主要保护对象 四川雉鹑、绿尾虹雉以及大紫胸鹦鹉等珍稀鸟类
类型 野生动物
级别 国家级
始建时间 19951108
主管部门 林业

地区描述

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雅江县河口镇境内,地处雅砻江中游右岸、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0°51′15"-101°00′13",北纬29°52′30"-30°05′ 30" 。保护区南北最长距离为23.56km,东西最宽距离为15.29km,总面积22896.8公顷。1995年始建为州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四川雉鹑和绿尾虹雉等高山雉类以及大腓胸鹦鹉等珍稀野生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 地形地貌特征>> 保护区地质基础为陆相沉积,地层单一,仅出露中生代三叠系和新生代第四系地层,三叠系地层广布,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保护区北部和南部高峻,东部和西部相对较低,海拔范围介于2800-4702m之间,垂直高差接近2000m。保护区内山体高大、地势险峻、河流深切,谷岭高差悬殊,地貌类型以中山和高山为主,古夷平面发育,冰川作用明显,冰斗、角峰、刃脊、冰蚀湖等地貌较多。

重要鸟类

保护区是以四川雉鹑绿尾虹雉等高山雉类以及大腓胸鹦鹉等珍稀野生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 四川雉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中国特产鸟,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级,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列为易危级。它属于鸡型目,雉科中型鸟类。成鸟体重约1000g左右,眼圈桔黄色,嘴黑色,脚红色,喉斑栗色有白边,头、上体深栗色具黑斑,飞翔时有白色端斑,腹部栗色具深色斑,胸部深灰色具深色斑,尾下覆羽栗色,尾羽有黑白相间横斑和明显的白色端斑。繁殖期4~6月,每窝产卵3~6枚,枚重约30g,孵化期约28天。 格西构自然保护区是四川省已知的四川雉鹑种群数量和密度最大的区域。 斑尾臻鸡 斑尾臻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级,在中国珍稀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列为易危级。它属于鸡型目,松鸡科,小型雉类。成鸟体长约350mm,体重约300g,嘴黑色,眼圈深栗色,喉斑黑色有白边,上体栗色具黑色斑纹,腹部白色具黑色横斑。行走时,尾部撒开,具5道黑白相间横斑和白色端斑。繁殖期4~6月,每窝产卵5~8枚,枚重约10g。孵化期25~28天。 大腓胸鹦鹉 大腓胸鹦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中国特产鸟类,也是中国产最大的鹦鹉,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易危级。它属鹦型目,鹦鹉科的中型鸟类,成鸟体长约500mm左右,体重约300克。雄鸟嘴红色,雌鸟嘴黑色,头、颈侧兰紫色,额有一黑色带斑,胸、腹葡萄紫色,背面翠绿色,脚黄绿色。声音嘶哑洪亮,以浆果、坚果为食。白天,除取食外,栖息于成熟针叶林中,晚上在树洞中过夜,冬季在树洞中冬眠。繁殖期为5~6月,孵化期约25~28天。

重要植被

据调查鉴定和资料查阅,初步确认,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00科357属1311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28属60种,裸子植物3科6属19种,被子植物80科323属1232种。这其中有1种植物,即罂粟科的红花绿绒蒿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生态特征

保护区内的最高点是位于其西北部的剪子湾山,海拔4702m,保护区最低点2800m,位于距离雅江烈士墓约1.8km的格西沟沟谷,垂直高度差近200m。区内山体高大、地势险峻、河流深切,谷岭高差悬殊,地貌类型以中山和高山为主,古夷平面发育,冰川作用明显,冰斗、角峰、刀脊、冰蚀湖等地貌较多。区内自然分异明显,植被、气候和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采取的保护措施

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历来就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和动植物栖息地,保障318国道和雅江县城的安全,防止水土流失,雅江县政府禁止对保护区内森林的采伐。

管理机构

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参考文献

http://scgxggjzrbhq.ftourcn.com/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9B%E5%B7%9D%E6%A0%BC%E8%A5%BF%E6%B2%9F%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15996263 https://baike.sogou.com/v10919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