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胸秋沙鸭
编号 | 55 |
中文名 | 红胸秋沙鸭 |
英文名 | Red - breasted Merganser |
拉丁名 | Mergus serrator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雁形目 |
科 | 鸭科 |
体长
52~60cm
翼长
67~82cm
生境
通常越冬于海面或近海的水体申、多出现在背风处,偶有进入内陆水域的记录。
鸣声
较少鸣叫,偶尔发出“ko-ko”声,繁殖期会发出尖细的哨声。
识别
中型的深色潜水鸭。细长的红色喙端部具钩,丝质羽冠长而尖。雄鸟为黑白色,体侧有蠹状细纹。与中华秋沙鸭的区别在于胸部棕色、条纹深色,与普通秋沙鸭的区别在于胸部色深、羽冠更长。雌鸟和雄鸟冬羽色暗且偏褐色,头部近红色渐变为颈部灰白色。跗跖橙色。体型比普通秋沙鸭略小,更紧凑。在本属物种中,它的喙最长且略向上弯曲,鼻孔位于喙中央更靠近喙基处。雄性繁殖羽:与普通秋沙鸭雄性不同,头部具有蓬松凌乱的冠羽,但比中华秋沙鸭雄性的冠羽更短。虹膜和喙均为红色。其体羽配色较易与其他秋沙鸭区分,如褐色胸部上的黑色纵纹、胸侧的白色斑点、两胁的波状斑和红色的虹膜等。雄性蚀羽:乍看似雌性,但和雄性繁殖羽一样,中、小覆羽白色。换羽较慢的个体可能会在冬季过半前仍保留着大面积的蚀羽。雄性第一年冬羽:与雌性相似,但在脸部、肩羽、胸侧、两胁等处具有不同程度的雄性繁殖羽特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雌性的眼周也可能出现黑色,仅凭这一点是不足以判断为雄性的。通过中、小覆羽不为白色这个特征,可以和雄性蚀羽区分。雄性稚羽:由于个体差异,某些个体直到冬季也保留着类似稚羽的羽饰,容易与雌性混淆,需特别注意。稚羽的虹膜、喙以及足部不呈鲜红色,而是偏橙色甚至褐色,眼先至嘴裂具有条纹,尾下覆羽上可见规则的棕褐色斑点。雄性稚羽看上去似雌性,但体型通常更大,整体更长。与雌性稚羽相比,三级飞羽为明亮的蓝灰色,和其余体羽对比明显,且其黑色的羽缘形成条纹状图案。但是,受观察条件的影响,幼鸟的性别有时会难以判断,而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也有必要进行更多的验证。雌性冬羽:与普通秋沙鸭雌性相比,褐色的头部和灰色的胸部之间的边界不明显,且缺乏整体对比度,上体和两助的灰色也更偏暗褐色,因此给人以整体略脏的感觉。虹膜为红色。从冬季至初春,不同的个体在眼周区域会不同程度地变黑,容易和雄性第一年冬羽混淆,需特别注意。如果周围有做出求偶行为的雄性,可以当作我们判断性别的线索。雌性夏羽:眼先无黑色,脸部图案似幼鸟,但虹膜为红色。雌性稚羽:极似雄性稚羽,但看上去更小巧且紧凑,三级飞羽为深灰褐色,和羽缘及其内侧飞羽之间的对比不明显。
分布
繁殖于全北界、印度、中国,越冬于东南亚。见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华南地区,新疆、四川、重庆、云南也有记录。渤海、黄海沿海地区冬季较易见、其他地区偶见。
习性
同其他秋沙鸭。
迁徙
部分迁徙红胸秋沙鸭是部分迁徙的。在北美洲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地中海地区;苏联南部;中国东部、韩国和日本越冬;在欧洲西北部、冰岛和西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全年都有出现。偶尔也出现在更南的地方;雄鸟倾向于离繁殖地更近,而雌鸟和幼鸟则离繁殖地较远。(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