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San J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选录时间 2007年9月28日
面积 164400公顷
所属行政区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行政区代码 2308
坐标 中心:47°56'N,134°20'E

范围:133°43′—134°40′E,47°26′—48°24′N

海拔 20—80m
湿地类型 M N Tp Ts U W XF
湿地标准 1,2,3,4,5,7,8

湿地标准

  • 1: 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湿地区域之一,沼泽湿地集中分布。考虑到其地质起源、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动态,三江平原在亚洲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江保护区呈现出三江平原典型的内陆淡水湿地和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它由两部分湿地组成: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是三江平原东部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受人类发展的影响不大。
  • 2:三江保护区独特的环境条件和植被为许多国家保护物种提供了栖息和繁殖场所。有1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物种和4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物种。
  • 3:该地拥有发达的植被。小叶章草地、芦苇草场和天然岛形阔叶林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和稀有性。长白山植物区系共有95科500多个高等植物物种。该地区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属于温带针叶林和阔叶林类型。由于各种积水条件的存在,大面积的亚热带沼泽植被得以发展。
  • 4:这片湿地为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生活史提供栖息地。
  • 5:自2002年以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了水禽普查。黑颈鸬鹚的个体可以达到20000—30000(例如,2006年秋季为28000)。在2006年春季,鹅鸭的个体达到24000只。总的来说,鹅和鸭子的数量在秋季可以达到50,000到100,000等。
  • 7:除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外,还有57个大小不一的分支和70多个湖泊、水池、渠道、池塘和水库,共同构成了广泛的水环境。这里丰富的食物资源使其成为鱼类的重要繁殖栖息地。据调查,三江保护区内有105种鱼类,其中冷水鱼和喜冷的鱼种占大多数。
  • 8:位于三江保护区内的黑龙江中游部分具有河道宽阔、岛屿众多、河床复杂、水深多样等特点。

地形地貌特征

地质学和地貌学:该地点地理位置位于凹陷盆地的中央部分,该盆地是中生代时期通江内陆破碎凹陷盆地的从属构造单元。自第四纪以来,土地表面不断发生沉降。土地表面的坡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比例为1/5000—1/10000。大片低洼地区被水覆盖,在这些地区形成了泥沼沉积物的表层。这些层中含有2—17米的淡粘土,下方可找到细沙、砾石和中粗砂。总厚度为100—300米。该地点内的地貌单元包括低丘、冲积平原和洪泛区。平原和洪泛区占据很大比例,具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植被,为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重要鸟类

重要鸟类包括丹顶鹤东方白鹳白枕鹤大天鹅金雕白尾海雕。这些鸟类在此地区的数量不等,如丹顶鹤有6-10对,东方白鹳有8-12对繁殖对和80-100只迁徙个体。此外,普通鸬鹚的最大种群超过20000只。

重要植被

重要植被包括大约500种高等植物,分布在95个科中。主要的湿地植物种类包括各种莎草。该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温带针叶和阔叶森林。由于各种水积累条件,大面积的非地带性沼泽植被得以发展。构建、优势和伴生种都是适应湿润条件的沼生植物、水生植物或湿生植物,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代表。

沼泽可以根据渗透深度分为轻沼泽和重沼泽。小叶章-

毛薹草是轻沼泽的常见类型,而重沼泽可以分为泥炭沼泽和腐泥沼泽。

草地主要以狭叶苔草草地类型和小叶桦-杂草沼泽类型为代表,包含70-80种以上的物种。

阔叶森林(岛状森林)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内的残丘上。优势种是蒙古栎,并有少量的山杨和白桦。灌木以胡枝子为主。此外,还有许多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如大豆、水曲柳、黄柏、紫椴和胡桃楸。

水生植物有三种类型:浮叶植物如浮萍、沉水植物如中间狸藻和挺水植物如芦苇。

生态特征

水文:该保护区内有两个河流系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黑龙江在保护区内的部分长30公里,乌苏里江在保护区内的部分长115公里。保护区内有57条大小不等的河流和210多个湖泊。这个保护区包括3个一级河流支流:鸭绿江、农江和别拉洪河。在上游地区,主要是大面积的湿地,没有明显的河道。所有穿越保护区的中小河流都具有平原沼泽河流的特征,即底坡小(通常在1/10000左右),河道弯曲系数大,干旱季节河道狭窄,洪泛平原广阔,流速小。在洪水季节,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影响,逆流通常达到25到30公里,最大可达70公里。冰冻期从11月持续到次年的4月中旬或下旬,大约132到150天。

气候:由于位于高纬度,该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该地区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冬季受到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夏季受到亚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因此,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年温差较小。具有海洋气候的特征,季节变化明显。平均年温为2.2℃。无霜期为115-130天。冰冻期约120天。平均年降雨量为603.8毫米。平均年蒸发量为1257.1毫米。

湿地类型

该地区支持典型的淡水沼泽生态系统。水生植物丰富,有各种浮游植物、沉水水生植物和陆生水生植物。湿地植被覆盖了超过95%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洪水区域,丰富的藻类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同时浮游动物和鱼类也是鸟类的良好食物来源。大片湿地植物为在此栖息和繁殖的水禽提供了栖息地,有例如丹顶鹤丹顶鹤白枕鹤、白鹅等鸟类。低洼草地分布着众多的草本植物,在这些草地中有许多小山丘,覆盖着天然阔叶林。河流和池塘是大量浮游植物生长和鱼类及底栖动物资源丰富的地方,是水禽的重要觅食地。众多雀形目鸟类分布在农田、林地和聚居区,如黑额鹀、山灰燕和喜鹊等。

采取的保护措施

1、 保护区的建设:自2003年以来,已投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建立了五个保护站。2006年,建立了森林公安局,禁止任何非法狩猎和非法砍伐。保护区自2003年以来一直与周边城镇和村庄的政府合作进行共保,建立了共保委员会,有效地保护了湿地水禽。

2、扩大国际合作:保护区正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国际合作和增加与世界的交流。这些活动包括与国际湿地组织的合作,东北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合作,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的中俄共保和交流,以及保护和智慧使用的模式研究。

3、重新定位原住民:保护区正在计划重新定位生活在缓冲区边缘的原住民,并将农田恢复为植被。

4、 科学研究和设施:东北林业大学在2002年在保护区建立了一个科研、教学和实践基地。200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三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的书。2006年,建立了一个国家级的动物监测站,并投入了超过50万元人民币建立了3个无线视频监测点。与管理站合作建立了五个现场监测站,主要用于鸟类监测。目前,一个由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的保护项目(“保护和可持续使用中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正在该地点实施。专家们正在全面研究保护区的资源,以便有效地管理保护区。2006年10月,三江国家自然保护区与两个俄罗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签署了“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自然环境共保合作协议”。这种合作使得共保区域达到了14万平方公里。超过400种动物物种和1000种植物物种得到了保护。

5、教育和公众意识活动:2006年,完成了一个标本楼(800平方米),并开放给科研、教育和宣传使用。每年接待约5000名游客,包括2600名学生和300名学者和专家。每年的鸟周、世界湿地日和世界地球日都会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长期开展关于湿地利益,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和规定的宣传和教育。

管理机构

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