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未登录
创建账号
登录
搜索
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航
首页
能力发展门户
公众科学园地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加入我们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查看“尖尾滨鹬”的源代码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
尖尾滨鹬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editors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 class="wikitable" |+ |编号 |336 |- |中文名 |尖尾滨鹬 |- |英文名 |Sharp - tailed Sandpiper |- |拉丁名 |''Calidris acuminat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VU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鸻形目 |- |科 |丘鹬科 |} == '''体长''' == 16~23cm == '''生境''' == 活动于沿海滩涂、河口、盐田、沼泽、农田、草地等生境。 == '''鸣声''' == 略带颤音的“归、归归”。 == '''识别''' == 较小而喙短的鹬。头顶棕色,眉纹色浅,胸部皮黄色。下体具宽阔黑色纵纹。腹部白色,尾部中心黑色、两侧白色。下喙基浅色。似长趾滨鹬冬羽但体型更大、头顶棕色。夏羽偏棕色,通常比斑胸滨鹬更为鲜亮。幼鸟体羽较艳丽。 == '''分布''' == 繁殖于西伯利亚,越冬于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中国为较常见的过境鸟,在东北、沿海各省份和云南均有记录。越冬记录于台湾(包括兰屿)。 [[文件:GROMS-尖尾滨鹬-1.jpg|缩略图|尖尾滨鹬分布图]] == '''习性''' == 栖于沼泽、沿海滩涂、泥沼、湖泊和稻田。常与其他涉禽混群。 == '''迁徙''' == 洲际迁徙迁徙性的。7月至9月离开繁殖地。主要迁徙路径经过贝加尔湖东部的贝加尔地区,东哈萨克斯坦到鄂霍次克海的广阔区域,继续穿过蒙古和中国,包括满洲,到达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新几内亚;可能在北迁途中飞越新几内亚。在途中,幼鸟也经常出现在太平洋沿岸,甚至进入阿拉斯加。到达澳大利亚的时间为8月至11月,1984年9月中旬有25000只鸟在一个晚上到达;鸟类在澳大利亚南部提早离开,从2月中旬到3月初进行相对较长的北迁,途中进行一系列的短途飞行。在澳大利亚国内的迁徙似乎是分散性的,鸟类在湿地干涸时离开。大部分种群迁徙到澳大利亚,主要是东南部;很少有1岁的鸟在冬季栖地度过北方夏季。(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1996) == '''参考文献''' == == '''相关照片''' == {{PackedGallery|images=王建民-尖尾滨鹬-2.jpg;拍摄者:王建民,王建民-尖尾滨鹬-1.JPG;拍摄者:王建民,刘洁芸-尖尾滨鹬-1.jpg;拍摄者:刘洁芸,阿池-尖尾滨鹬-1.JPG;拍摄者:阿池,阿池-尖尾滨鹬-2.JPG;拍摄者:阿池}} == '''相关视频''' == == '''相关链接''' ==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鸟纲]] [[分类:鸻形目]] [[分类:丘鹬科]]
本页使用的模板:
模板:PackedGallery
(
查看源代码
)
模块:PackedGallery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尖尾滨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