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未登录
创建账号
登录
搜索
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航
首页
能力发展门户
公众科学园地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加入我们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查看“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源代码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editors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 class="wikitable" |+ |保护区名称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域 |湖北省咸宁市 |- |面积(公顷) |13500.0 |- |坐标 |东经113°07ˊ19″~114°05ˊ12″,北纬29°38ˊ39″~30°05ˊ12″ |- |海拔 |无 |- |主要保护对象 |白鱀豚、江豚、中华鲟及其生境 |- |类型 |野生动物 |- |级别 |国家级 |- |始建时间 |19870101 |- |主管部门 |农业 |} == 地区描述 == 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洪湖市、赤壁市、嘉鱼县和湖南省临湘市4市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3°07ˊ19″~114°05ˊ12″,北纬29°38ˊ39″~30°05ˊ12″,面积41607公顷。该区范围长135.5km,宽1000~2500m。198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就批准筹建保护区,1992年10月27日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国一级保护野生水生动物白鱀豚。 == 地形地貌特征 == 新螺江段又为荆江江段的核心地带,江面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其河床属弯曲或弯曲分叉形态,河床多为泥沙质。新螺江段处于长江与洞庭湖汇合下游,沿岸还分布有护岸矶、三毛矶、谷花矶、赤壁矶、大沙1矶、2矶、3矶等大小堆流矶头十多座。区内江段水面宽阔,河道迂回曲折,浅滩、江心洲发育,饵料丰富,沿岸还有一些突出的矶头,控制水流的流向、流态,形成较多的深槽和大洄水区。 == 重要鸟类 == 无 == 重要植被 == 新螺段保护区内,湿地植物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堤边、河漫滩及江心洲,包括栽培和外来种共有高等植物4门、63科、217种。不包括栽培和外来种共有高等植物194种,隶属于140属、52科,其中苔藓植物4科,4属、4种,蕨类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46科、134属、187种。维管束植物48科、136属、190种,其中5科、7属、10种水生植物为每年洞庭湖水生植物季节性漂流而进入保护区的外来植物。 == 生态特征 == 白鱀豚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特产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仅产于长江中下游水系,被称作“水中大熊猫”,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类动物。其大脑很发达,声呐系统极其灵敏,对仿生学、生理学、动物学、军事科学等都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保护区地处新滩口至螺山的长江江段上,全长135.5公里,生境良好,是白鱀豚最集中的分布区之一。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和恢复白鱀豚种群具有重要作用。 == 采取的保护措施 == 保护区管理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渔民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该处的工作也给予了高度支持。大批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渔民成为保护区的义务监测员,渔民误捕到中华鲟、胭脂鱼也都第一时间通知保护区,渔民们已成为保护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 管理机构 ==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参考文献 ==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5%BF%E6%B1%9F%E6%96%B0%E8%9E%BA%E6%AE%B5%E7%99%BD%E9%B1%80%E8%B1%9A%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2) https://baike.so.com/doc/7016682-7239571.html [[分类:栖息地]] [[分类:保护区]]
返回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