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未登录
创建账号
登录
搜索
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航
首页
能力发展门户
公众科学园地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加入我们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查看“吉林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源代码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
吉林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editors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 class="wikitable" |+ |保护区名称 |吉林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域 |吉林省四平市 |- |面积(公顷) |764.8 |- |坐标 |东经124°50′—125°22′,北纬43°14′—43°35′ |- |海拔 |230m-430m |- |主要保护对象 |基性玄武岩“侵出式”火山地质遗迹和火山景观 |- |类型 |地质遗迹 |- |级别 |国家级 |- |始建时间 |19830101 |- |主管部门 |环保 |} == 地区描述 == 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的长春市、四平市、公主岭市和伊通满族自治县、三市一县九个乡镇境内,北靠长春市,南与辽源市接壤,西临公主岭市,东与双阳市和磐石市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24°50′—125°22′,北纬43°14′—43°35′,总面积764.8公顷。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1992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基性玄武岩“侵出式”这一独特的火山成因机制、奇特的火山景观。 == 地形地貌特征 == 保护区位于辽吉山地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部为辽吉山地,山地高度向东逐渐增加,海拔高度一般大于500m,属于中山丘陵;西部为北东向延伸的大黑山地垒山,海拔高度一般低于500m,属于低山丘陵。伊通火山群处于我国东部巨型构造—郯庐断裂带的北延段主要分支断裂带内,即伊舒地堑盆地内。火山锥体形似钟乳峰拔起,沿北东方向,成两列分布在伊通盆地的平川之上。主要地貌类型有:断块山地、断陷平原、地堑盆地和垒山等。海拔高度一般在300—600m之间,相对高度在200m左右。 == 重要鸟类 == 无 == 重要植被 == 无 == 生态特征 == 伊通火山群形成于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至上新世,距今约有3380万年——870万年,该火山群保存着大量的深源橄榄包体,其丰富程度和标准是中国国内和国际上其它火山所不具有的。 == 采取的保护措施 == 保护区管理局下设的各科室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责任落实到人。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行了局、科、站三级专业管护网络,使日常管理、运行得到了充分保障。成立保护区管理局后,该局认真开展了保护区日常监测、监视和保护、建设工作,聘请了有关专家对保护区内16座火山锥体进行了踏查、测量,并绘制出图件,合理地划定了保护区区界,埋设了标桩,在全国自然保护区中率先完成了划界立标工作。 == 管理机构 == [[吉林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参考文献 == http://lyt.jl.gov.cn/xxfb/xwdt/yw/dt/202308/t20230822_8785639.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C%8A%E9%80%9A%E7%81%AB%E5%B1%B1%E7%BE%A4%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8758896?fr=ge_ala [[分类:栖息地]] [[分类:保护区]]
返回
吉林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