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仙鹟: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9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14~15cm'''
14~15cm


== '''生境''' ==
== '''生境''' ==
'''常栖息于海拔800~2000m的常绿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竹林中,有时亦见于林缘灌丛地带。'''
常栖息于海拔800~2000m的常绿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竹林中,有时亦见于林缘灌丛地带。


== '''分布''' ==
== '''分布''' ==
'''见于陕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西部、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区,为较常见夏候鸟。非繁殖期华南地区有记录。'''
见于陕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西部、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区,为较常见夏候鸟。非繁殖期华南地区有记录。


== '''鸣声''' ==
== '''鸣声''' ==
'''婉转的“ji ji yi yu yu”声。'''
婉转的“ji ji yi yu yu”声。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鹟。不易与蓝喉仙够进行区分但二者分布区不重叠。与山蓝仙鹎的区别为喉部具蓝色,与蓝喉仙够的区别为胸部橙色区域呈倒“V”形延伸至喉部,与棕腹大仙够和棕腹仙够的区别为腹部白色。雌鸟上体灰褐色,喉部皮黄色,眼圈皮黄色,与山蓝仙鹟雌鸟易混淆,区别为眼先皮黄色、尾部偏棕红色,与蓝喉仙鹨雌鸟相比,喉部颜色较浅。'''
中型鹟。不易与蓝喉仙够进行区分但二者分布区不重叠。与山蓝仙鹎的区别为喉部具蓝色,与蓝喉仙够的区别为胸部橙色区域呈倒“V”形延伸至喉部,与棕腹大仙够和棕腹仙够的区别为腹部白色。雌鸟上体灰褐色,喉部皮黄色,眼圈皮黄色,与山蓝仙鹟雌鸟易混淆,区别为眼先皮黄色、尾部偏棕红色,与蓝喉仙鹨雌鸟相比,喉部颜色较浅。


== '''习性''' ==
== '''习性''' ==
'''喜海拔1500m以下的原生林、受扰林的林下植被以及竹林和灌丛。
喜海拔1500m以下的原生林、受扰林的林下植被以及竹林和灌丛。
'''


== '''迁徙''' ==
== '''迁徙''' ==
第60行: 第59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6行: 第64行:
[[分类:雀形目]]
[[分类:雀形目]]
[[分类:鹟科]]
[[分类:鹟科]]

2024年5月9日 (四) 07:47的最新版本

编号 1227
中文名 中华仙鹟
英文名 Chinese Blue Flycatcher
拉丁名 Cyornis glaucicoman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鹟科

体长

14~15cm

生境

常栖息于海拔800~2000m的常绿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竹林中,有时亦见于林缘灌丛地带。

分布

见于陕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西部、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区,为较常见夏候鸟。非繁殖期华南地区有记录。

鸣声

婉转的“ji ji yi yu yu”声。

识别

中型鹟。不易与蓝喉仙够进行区分但二者分布区不重叠。与山蓝仙鹎的区别为喉部具蓝色,与蓝喉仙够的区别为胸部橙色区域呈倒“V”形延伸至喉部,与棕腹大仙够和棕腹仙够的区别为腹部白色。雌鸟上体灰褐色,喉部皮黄色,眼圈皮黄色,与山蓝仙鹟雌鸟易混淆,区别为眼先皮黄色、尾部偏棕红色,与蓝喉仙鹨雌鸟相比,喉部颜色较浅。

习性

喜海拔1500m以下的原生林、受扰林的林下植被以及竹林和灌丛。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