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茴鱼: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82行: 第82行:




[[分类:物种]]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87行: 第88行:
[[分类:鲑形目]]
[[分类:鲑形目]]
[[分类:鲑科]]
[[分类:鲑科]]

2024年5月9日 (四) 08:08的最新版本

序号 456
中文名 北极茴鱼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硬骨鱼纲
鲑形目
鲑科
拉丁名 Thymallus arcticus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Arctic Grayling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CITES 附录II
体长 15 - 36cm
体重 1 - 2kg
类型 水生野生动物
备注 仅限野外种群

形态特征

北极茴鱼体长15-36厘米,平均体重1-2千克。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个体长约76厘米,重3.8千克。鱼体长而侧扁,类似鳟鱼的身体。头短,靠近鱼头部位上面有黑色小斑点。吻钝短,眼大,鳃帮细尖,口裂稍斜,上下颌约等长,上下颌和颌骨具有绒毛状细齿。鳞中等大。在颜色上存在性别二态性,雄性比雌性有更多的橙色、浅绿色和蓝色鳞片,雌性有更多的暗色和深色鳞片。尾鳍深叉形。前背窄棱状。鱼背通常最暗,呈深紫色或蓝黑色到蓝灰色。两侧较淡,身体的背面侧面有微小的鳞片,呈现出各种颜色,从虹彩灰色到浅绿蓝色。许多V形或菱形斑点的图案也很常见。背鳍呈帆状,有多达17-25条射线,有时比鱼体的宽度还要高。它们通常标有黑色,顶部边缘有一条窄而鲜艳的带子,底部有橙色到亮绿色的斑点。腹鳍可以有鲜艳的颜色,如粉红色或橙色条纹。生活在最清澈的水域中的北极茴鱼往往会呈现出更亮的颜色。


栖息地

北极茴鱼为冷水性底层栖息物种。生活在高海拔的中大型及寒冷(8-11°C)和清澈的淡水湖泊和河流中。山前和山地寒冷的河流和湖泊,含氧量高。产于山间溪流中,水流湍急,浅滩底部为岩石砾石。


食性

以底栖生物、小鱼、藻类和植物为食。


繁殖

当春天临近时,北极茴鱼会成群结队地向上游“跑”到产卵区。它们与大多数其他鱼类一样,是卵生的,它们会在春季开始产卵,那时冰层开始破裂。根据雌性的大小,会产下1,500-30,000粒卵,每个卵的直径约为2.5毫米。卵沉到河床的底部并卡在鹅卵石和砾石之间。从卵孵化的鱼苗中只有大约10%会长大并能够产卵。


地理分布

分布于加拿大、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蒙古、俄罗斯和美国。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