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缅寿带: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19~49 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栖息于中海拔的阔叶林。 | |||
== '''鸣声''' == | == '''鸣声''' == | ||
似寿带。 | |||
== '''识别''' == | == '''识别''' == | ||
中型(雄鸟尾羽长达25cm)寿带。两性异形,头部亮黑色,羽冠明显。雄鸟具一对延长的中央尾羽。两种色型的雄鸟均与紫寿带区别较大。白色型上体白色并具黑色纵纹,下体纯白色,两翼黑色。红褐型上体红褐色,下体偏灰色。雌鸟棕褐色但无延长尾羽。与中南寿带和寿带的区别详见对应词条。眼周裸露皮肤蓝色,喙蓝色而喙端黑色,跗跖蓝色。 | |||
== '''分布''' == | == '''分布''' == | ||
中亚、印度、中国东南亚和苏门答腊岛。在中国,leucogaster亚种为西藏南部和西部夏候鸟。 | |||
== '''习性''' == | == '''习性''' == | ||
通常从树冠较低层的停歇处捕食,常与其他鸟类混群。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60行: | 第59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6行: | 第64行: | ||
[[分类:雀形目]] | [[分类:雀形目]] | ||
[[分类:王鹟科]] | [[分类:王鹟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08:14的最新版本
编号 | 704 |
中文名 | 印缅寿带 |
英文名 | Indian Paradise Flycatcher |
拉丁名 | Terpsiphone paradisi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王鹟科 |
体长
19~49 cm
生境
栖息于中海拔的阔叶林。
鸣声
似寿带。
识别
中型(雄鸟尾羽长达25cm)寿带。两性异形,头部亮黑色,羽冠明显。雄鸟具一对延长的中央尾羽。两种色型的雄鸟均与紫寿带区别较大。白色型上体白色并具黑色纵纹,下体纯白色,两翼黑色。红褐型上体红褐色,下体偏灰色。雌鸟棕褐色但无延长尾羽。与中南寿带和寿带的区别详见对应词条。眼周裸露皮肤蓝色,喙蓝色而喙端黑色,跗跖蓝色。
分布
中亚、印度、中国东南亚和苏门答腊岛。在中国,leucogaster亚种为西藏南部和西部夏候鸟。
习性
通常从树冠较低层的停歇处捕食,常与其他鸟类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