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沙蜥: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82行: | 第82行: |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87行: | 第88行: | ||
[[分类:有鳞目]] | [[分类:有鳞目]] | ||
[[分类:鬣蜥科]] | [[分类:鬣蜥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08:40的最新版本
序号 | 230 |
中文名 | 大耳沙蜥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纲 | 爬行纲 |
目 | 有鳞目 |
科 | 鬣蜥科 |
拉丁名 | Phrynocephalus mystaceus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Ⅰ |
英文名 | Toad - headed Agam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CITES | 未列入 |
体长 | 150mm |
体重 | |
类型 | 陆生野生动物 |
备注 |
形态特征
体大,全长150毫米左右。嘴角有耳状皮褶。背面被大小一致的强棱鳞。尾的腹面基白端黑。
栖息地
大耳沙蜥是本属中个体最大的沙晰,也是由中亚地区分布到我国西北部的典型荒漠蜥种,栖息于半固固定沙丘中,常在稀疏的小灌木下挖洞居住。洞道直长,可达70-80cm,但离地表较浅,洞口大,宽30mm以上,洞的末端不扩大。
食性
昆虫
繁殖
卵生动物,在5-6月为交配繁殖期,怀卵数多达3-5枚,每年产卵1次,多数为3-4枚,仅少数个体较大的沙蜥偶产5卵的现象。卵壳柔软、半透明的革质。母蜥于7月已产卵完毕,结束繁殖期,幼蜥于8月份孵出
地理分布
国内仅分布于新疆。国外分布于阿富汗、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士耳其。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