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鹭: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58~66 cm'''
58~66 cm


== '''翼长''' ==
== '''翼长''' ==
'''90~100 cm'''
90~100 cm


== '''生境''' ==
== '''生境''' ==
'''典型的海岸鸟类,偏好海岸地带,几乎不至内陆,主要活动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的岛屿及沿海地区海岸带。栖息于海岸边的红树林、泥滩、海滩和潮汐河流,尤喜觅食于多礁岩的海岛和海岸岩石。'''
典型的海岸鸟类,偏好海岸地带,几乎不至内陆,主要活动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的岛屿及沿海地区海岸带。栖息于海岸边的红树林、泥滩、海滩和潮汐河流,尤喜觅食于多礁岩的海岛和海岸岩石。


== '''鸣声''' ==
== '''鸣声''' ==
'''极安静,几乎从不鸣叫,飞行时偶尔发出“gyaaah,gyaaah”的鼻音。'''
极安静,几乎从不鸣叫,飞行时偶尔发出“gyaaah,gyaaah”的鼻音。


== '''识别''' ==
== '''识别''' ==
'''较大的白色或炭灰色鹭。具两种色型'''
较大的白色或炭灰色鹭。具两种色型


== '''分布''' ==
== '''分布''' ==
'''东亚、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沿海地区。在中国,繁殖鸟偶见于海南、香港、台湾、澎湖列岛和南沙群岛,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亦有候鸟;为东南、华南沿海(包括海南和台湾,北至浙江舟山)的不常见留鸟。'''
东亚、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沿海地区。在中国,繁殖鸟偶见于海南、香港、台湾、澎湖列岛和南沙群岛,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亦有候鸟;为东南、华南沿海(包括海南和台湾,北至浙江舟山)的不常见留鸟。


== '''迁徙''' ==
== '''迁徙''' ==
第59行: 第59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5行: 第64行:
[[分类:鹈形目]]
[[分类:鹈形目]]
[[分类:鹭科]]
[[分类:鹭科]]

2024年5月9日 (四) 09:00的最新版本

编号 189
中文名 岩鹭
英文名 Pacific Reef Heron
拉丁名 Egretta sacra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二级
CITES -
鹈形目
鹭科

体长

58~66 cm

翼长

90~100 cm

生境

典型的海岸鸟类,偏好海岸地带,几乎不至内陆,主要活动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的岛屿及沿海地区海岸带。栖息于海岸边的红树林、泥滩、海滩和潮汐河流,尤喜觅食于多礁岩的海岛和海岸岩石。

鸣声

极安静,几乎从不鸣叫,飞行时偶尔发出“gyaaah,gyaaah”的鼻音。

识别

较大的白色或炭灰色鹭。具两种色型

分布

东亚、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沿海地区。在中国,繁殖鸟偶见于海南、香港、台湾、澎湖列岛和南沙群岛,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亦有候鸟;为东南、华南沿海(包括海南和台湾,北至浙江舟山)的不常见留鸟。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