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嘴鹈鹕: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127~156 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活动于大型湖泊、沼泽、海岸和潟湖,也见于河口。 | |||
== '''鸣声''' == | == '''鸣声''' == | ||
似牛叫,单音节的“哞哞”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大型灰色鹈鹕。体羽灰色,喙部有蓝色斑点。两翼深灰色,体羽无黑色,喉囊紫色且具黑色云状斑。眼周裸露皮肤偏粉色,喙粉红色。 | |||
== '''分布''' == | == '''分布''' == | ||
繁殖于印度西南部、斯里兰卡、缅甸和中国东部,东南亚和菲律宾疑有分布,冬季迁徙至南方。在中国的分布状况不明,曾被认为是罕见留鸟,分布于华东、华南沿海,山东偶尔有过境记录。然而上述记录均存疑,可能系卷羽鹈鹕的误认。在中国也许已绝迹。 | |||
[[文件:GROMS-斑嘴鹈鹕-1.jpg|缩略图]] | [[文件:GROMS-斑嘴鹈鹕-1.jpg|缩略图|斑嘴鹈鹕分布图]] | ||
== '''习性''' == | == '''习性''' == | ||
集大群生活。栖于沿海港口、河口、湖泊及大河有遮掩物的区域。 | |||
== '''迁徙''' == | == '''迁徙''' == | ||
部分迁徙对其迁徙了解不多。部分种群有局部迁徙,其他种群为定居性。在印度南部,据报道鸟类在10月/11月或1月/2月繁殖前不久抵达繁殖地,大多数在5月离开。有记录显示它作为迷鸟或常见的非繁殖物种出现在中国东南部、中南半岛的一些地区,以及苏门答腊和爪哇,但与白鹮和亚洲黑鹮的分类学混淆(参见第290页)使得许多旧记录无效。曾经在菲律宾发现过。 (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2) | |||
== '''参考文献''' == | == '''参考文献''' == | ||
== '''相关照片''' == | == '''相关照片''' == | ||
== '''相关视频''' == | == '''相关视频''' == | ||
第63行: | 第61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2024年5月9日 (四) 09:14的最新版本
编号 | 192 |
中文名 | 斑嘴鹈鹕 |
英文名 | Spot - billed Pelican |
拉丁名 | Pelecanus philippensi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NT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一级 |
CITES | - |
目 | 鹈形目 |
科 | 鹈鹕科 |
体长
127~156 cm
生境
活动于大型湖泊、沼泽、海岸和潟湖,也见于河口。
鸣声
似牛叫,单音节的“哞哞”声。
识别
大型灰色鹈鹕。体羽灰色,喙部有蓝色斑点。两翼深灰色,体羽无黑色,喉囊紫色且具黑色云状斑。眼周裸露皮肤偏粉色,喙粉红色。
分布
繁殖于印度西南部、斯里兰卡、缅甸和中国东部,东南亚和菲律宾疑有分布,冬季迁徙至南方。在中国的分布状况不明,曾被认为是罕见留鸟,分布于华东、华南沿海,山东偶尔有过境记录。然而上述记录均存疑,可能系卷羽鹈鹕的误认。在中国也许已绝迹。
习性
集大群生活。栖于沿海港口、河口、湖泊及大河有遮掩物的区域。
迁徙
部分迁徙对其迁徙了解不多。部分种群有局部迁徙,其他种群为定居性。在印度南部,据报道鸟类在10月/11月或1月/2月繁殖前不久抵达繁殖地,大多数在5月离开。有记录显示它作为迷鸟或常见的非繁殖物种出现在中国东南部、中南半岛的一些地区,以及苏门答腊和爪哇,但与白鹮和亚洲黑鹮的分类学混淆(参见第290页)使得许多旧记录无效。曾经在菲律宾发现过。 (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