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胁田鸡: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22~27cm'''
22~27cm


== '''生境''' ==
== '''生境''' ==
'''栖息于多草的湖泊、水潭和农田,也见于低山林边的湿润草地。'''
栖息于多草的湖泊、水潭和农田,也见于低山林边的湿润草地。


== '''鸣声''' ==
== '''鸣声''' ==
'''鸣唱似快速的间断鼓声,持续时间较长。'''
鸣唱似快速的间断鼓声,持续时间较长。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红褐色秧鸡。喙短,跗跖红色。顶冠和上体深褐色,颏部白色,头侧和胸部栗色,两胁和尾下近黑并具白色细横纹。与红胸田鸡区别在于翼上具白色细横斑,与红腿斑秧鸡区别在于白色横纹较细。翼覆羽比红腿斑秧鸡白色更少,飞羽无白色,枕部和颈部深色。幼鸟为褐色而非栗色。虹膜红色,喙偏黄。'''
中型红褐色秧鸡。喙短,跗跖红色。顶冠和上体深褐色,颏部白色,头侧和胸部栗色,两胁和尾下近黑并具白色细横纹。与红胸田鸡区别在于翼上具白色细横斑,与红腿斑秧鸡区别在于白色横纹较细。翼覆羽比红腿斑秧鸡白色更少,飞羽无白色,枕部和颈部深色。幼鸟为褐色而非栗色。虹膜红色,喙偏黄。


== '''分布''' ==
== '''分布''' ==
'''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东南亚和大巽他群岛。在中国,为盛夏时节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不常见繁殖鸟,迁徙时途经华中和华东至西南、华南,罕见。偶至台湾。'''
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东南亚和大巽他群岛。在中国,为盛夏时节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不常见繁殖鸟,迁徙时途经华中和华东至西南、华南,罕见。偶至台湾。


== '''迁徙''' ==
== '''迁徙''' ==
第56行: 第56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2行: 第61行:
[[分类:鹤形目]]
[[分类:鹤形目]]
[[分类:秧鸡科]]
[[分类:秧鸡科]]

2024年5月9日 (四) 09:18的最新版本

编号 276
中文名 斑胁田鸡
英文名 Band - bellied Crake
拉丁名 Zapornia paykullii
IUCN红色名录等级 NT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二级
CITES -
鹤形目
秧鸡科

体长

22~27cm

生境

栖息于多草的湖泊、水潭和农田,也见于低山林边的湿润草地。

鸣声

鸣唱似快速的间断鼓声,持续时间较长。

识别

中型红褐色秧鸡。喙短,跗跖红色。顶冠和上体深褐色,颏部白色,头侧和胸部栗色,两胁和尾下近黑并具白色细横纹。与红胸田鸡区别在于翼上具白色细横斑,与红腿斑秧鸡区别在于白色横纹较细。翼覆羽比红腿斑秧鸡白色更少,飞羽无白色,枕部和颈部深色。幼鸟为褐色而非栗色。虹膜红色,喙偏黄。

分布

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东南亚和大巽他群岛。在中国,为盛夏时节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不常见繁殖鸟,迁徙时途经华中和华东至西南、华南,罕见。偶至台湾。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