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尾鹟: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9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12~13cm'''
12~13cm


== '''生境''' ==
== '''生境''' ==
'''活动于海拔100 ~2000m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林、竹林、混交林及林缘灌丛,在西藏可高至海拔3100m,冬季下迁。'''
活动于海拔100 ~2000m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林、竹林、混交林及林缘灌丛,在西藏可高至海拔3100m,冬季下迁。


== '''鸣声''' ==
== '''鸣声''' ==
'''善鸣,常发出响亮而甜美的四音节哨音,也发出轻柔、连续的单音节叫声。'''
善鸣,常发出响亮而甜美的四音节哨音,也发出轻柔、连续的单音节叫声。


== '''识别''' ==
== '''识别''' ==
'''小型而独特的貌。头部偏灰色,略具羽冠,眼圈白色,上体橄榄色,下体黄色尾部黑灰色并呈方形。每两个音节的第一音,最末一音上扬,参考XC431554(Brian Cox),亦作churmu声和轻柔的pit pit声。'''
小型而独特的貌。头部偏灰色,略具羽冠,眼圈白色,上体橄榄色,下体黄色尾部黑灰色并呈方形。每两个音节的第一音,最末一音上扬,参考XC431554(Brian Cox),亦作churmu声和轻柔的pit pit声。


== '''分布''' ==
== '''分布''' ==
'''印度至中国南部、东南亚、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在中国,calochrysea亚种繁殖于华中、华南、西南、台湾和西藏东南部。最常见于海拔1000~1600m的山麓林地,但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从低海拔至海拔2000m均有记录'''
印度至中国南部、东南亚、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在中国,calochrysea亚种繁殖于华中、华南、西南、台湾和西藏东南部。最常见于海拔1000~1600m的山麓林地,但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从低海拔至海拔2000m均有记录


== '''习性''' ==
== '''习性''' ==
'''性嘈杂活跃,在树枝间跳跃,从较低的停歇处捕食昆虫。不断展开其扇形尾。常与其他鸟类混群。
性嘈杂活跃,在树枝间跳跃,从较低的停歇处捕食昆虫。不断展开其扇形尾。常与其他鸟类混群。
'''


== '''迁徙''' ==
== '''迁徙''' ==
第60行: 第59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6行: 第64行:
[[分类:雀形目]]
[[分类:雀形目]]
[[分类:仙莺科]]
[[分类:仙莺科]]

2024年5月9日 (四) 09:22的最新版本

编号 743
中文名 方尾鹟
英文名 Grey - headed Canary Flycatcher
拉丁名 Culicicapa ceylonensi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仙莺科

体长

12~13cm

生境

活动于海拔100 ~2000m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林、竹林、混交林及林缘灌丛,在西藏可高至海拔3100m,冬季下迁。

鸣声

善鸣,常发出响亮而甜美的四音节哨音,也发出轻柔、连续的单音节叫声。

识别

小型而独特的貌。头部偏灰色,略具羽冠,眼圈白色,上体橄榄色,下体黄色尾部黑灰色并呈方形。每两个音节的第一音,最末一音上扬,参考XC431554(Brian Cox),亦作churmu声和轻柔的pit pit声。

分布

印度至中国南部、东南亚、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在中国,calochrysea亚种繁殖于华中、华南、西南、台湾和西藏东南部。最常见于海拔1000~1600m的山麓林地,但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从低海拔至海拔2000m均有记录

习性

性嘈杂活跃,在树枝间跳跃,从较低的停歇处捕食昆虫。不断展开其扇形尾。常与其他鸟类混群。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