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夜鹰: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11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20~26cm'''
20~26cm


== '''生境''' ==
== '''生境''' ==
'''活动于海拔1500m以下的地开阔林地、耕地、多岩石的山坡,台湾亚种C.a.stictomus偏好河流中下游砂石混杂的宽阔河床及河床附近的泥石裸地。越来越适应乡村和城镇环境,常停栖于道路、机场、工业区、工地或校园内的开阔地面,也常在建筑物顶层平台停栖和繁殖。'''
活动于海拔1500m以下的地开阔林地、耕地、多岩石的山坡,台湾亚种C.a.stictomus偏好河流中下游砂石混杂的宽阔河床及河床附近的泥石裸地。越来越适应乡村和城镇环境,常停栖于道路、机场、工业区、工地或校园内的开阔地面,也常在建筑物顶层平台停栖和繁殖。


== '''鸣声''' ==
== '''鸣声''' ==
'''雄鸟的鸣声为响亮、刺耳的“chweep”声,重复多次,两声之间间隔0.8~3秒,同一个体可反复连续鸣叫45分钟。整夜都会鸣叫,日落后及日出前1小时为鸣叫高峰期。雌鸟声音较低沉且较少鸣叫,仅在繁殖期其他夜鹰入侵领域时会起飞与雄鸟共同鸣叫驱敌。'''
雄鸟的鸣声为响亮、刺耳的“chweep”声,重复多次,两声之间间隔0.8~3秒,同一个体可反复连续鸣叫45分钟。整夜都会鸣叫,日落后及日出前1小时为鸣叫高峰期。雌鸟声音较低沉且较少鸣叫,仅在繁殖期其他夜鹰入侵领域时会起飞与雄鸟共同鸣叫驱敌。


== '''识别''' ==
== '''识别''' ==
'''较小的纯色夜鹰。雄鸟外侧尾羽白色,喉部具两块白斑。雌鸟体羽多棕色,但尾部无白斑。。'''
较小的纯色夜鹰。雄鸟外侧尾羽白色,喉部具两块白斑。雌鸟体羽多棕色,但尾部无白斑。。


== '''分布''' ==
== '''分布''' ==
'''印度至中国南部、东南亚、苏拉威西岛、菲律宾和马来群岛。在中国为热带低海拔地区常见鸟,见于开阔干燥海滨地区,包括大城市,amoyensis亚种为西藏东南部和华南地区的留鸟,stictomus亚种为台湾的留鸟。'''
印度至中国南部、东南亚、苏拉威西岛、菲律宾和马来群岛。在中国为热带低海拔地区常见鸟,见于开阔干燥海滨地区,包括大城市,amoyensis亚种为西藏东南部和华南地区的留鸟,stictomus亚种为台湾的留鸟。


== '''迁徙''' ==
== '''迁徙''' ==
第56行: 第56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2行: 第61行:
[[分类:夜鹰目]]
[[分类:夜鹰目]]
[[分类:夜鹰科]]
[[分类:夜鹰科]]

2024年5月9日 (四) 09:33的最新版本

编号 530
中文名 林夜鹰
英文名 Savanna Nightjar
拉丁名 Caprimulgus affini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夜鹰目
夜鹰科

体长

20~26cm

生境

活动于海拔1500m以下的地开阔林地、耕地、多岩石的山坡,台湾亚种C.a.stictomus偏好河流中下游砂石混杂的宽阔河床及河床附近的泥石裸地。越来越适应乡村和城镇环境,常停栖于道路、机场、工业区、工地或校园内的开阔地面,也常在建筑物顶层平台停栖和繁殖。

鸣声

雄鸟的鸣声为响亮、刺耳的“chweep”声,重复多次,两声之间间隔0.8~3秒,同一个体可反复连续鸣叫45分钟。整夜都会鸣叫,日落后及日出前1小时为鸣叫高峰期。雌鸟声音较低沉且较少鸣叫,仅在繁殖期其他夜鹰入侵领域时会起飞与雄鸟共同鸣叫驱敌。

识别

较小的纯色夜鹰。雄鸟外侧尾羽白色,喉部具两块白斑。雌鸟体羽多棕色,但尾部无白斑。。

分布

印度至中国南部、东南亚、苏拉威西岛、菲律宾和马来群岛。在中国为热带低海拔地区常见鸟,见于开阔干燥海滨地区,包括大城市,amoyensis亚种为西藏东南部和华南地区的留鸟,stictomus亚种为台湾的留鸟。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