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鸮: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23~29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活动于常绿阔叶林、相当密集的竹丛等。 | |||
== '''鸣声''' == | == '''鸣声''' == | ||
较哀怨而悠长的“duduo duo duo duo”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较小的红褐色鸮。具心形面部和时而竖起的耳羽束,甚似仓鸮。上体红褐色并具黑白色点斑,下体皮黄色偏粉色并具黑点,脸部偏粉色并具狭窄白色颈环。 | |||
== '''分布''' == | == '''分布''' == | ||
南亚次大陆、中国南部、东南亚和大巽他群岛,迷鸟至菲律宾。在中国,saturatus亚种为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和海南海拔1500m以下森林中的罕见留鸟。 | |||
== '''习性''' == | == '''习性''' == | ||
夜行性森林鸮类,白日坐姿平展,似夜鹰目的蟆口鸱。栖息于郁闭度较大的山地原生阔叶林中,从低海拔到最高2300米的稠密森林均有记录。有时在农场和田野附近的密林中也可发现其踪迹。本种主要在晚上、黄昏和黎明前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成几只的小群。捕食地常常靠近水域,主以鼠类、小鸟、蜥蜴、蛙、昆虫等为食。在许多栖息地,蝙蝠亦为本种的主要食物之一。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60行: | 第59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6行: | 第64行: | ||
[[分类:鸮形目]] | [[分类:鸮形目]] | ||
[[分类:仓鸮科]] | [[分类:仓鸮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09:40的最新版本
编号 | 492 |
中文名 | 栗鸮 |
英文名 | Oriental Bay Owl |
拉丁名 | Phodilus badiu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二级 |
CITES | 附录Ⅱ |
目 | 鸮形目 |
科 | 仓鸮科 |
体长
23~29cm
生境
活动于常绿阔叶林、相当密集的竹丛等。
鸣声
较哀怨而悠长的“duduo duo duo duo”声。
识别
较小的红褐色鸮。具心形面部和时而竖起的耳羽束,甚似仓鸮。上体红褐色并具黑白色点斑,下体皮黄色偏粉色并具黑点,脸部偏粉色并具狭窄白色颈环。
分布
南亚次大陆、中国南部、东南亚和大巽他群岛,迷鸟至菲律宾。在中国,saturatus亚种为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和海南海拔1500m以下森林中的罕见留鸟。
习性
夜行性森林鸮类,白日坐姿平展,似夜鹰目的蟆口鸱。栖息于郁闭度较大的山地原生阔叶林中,从低海拔到最高2300米的稠密森林均有记录。有时在农场和田野附近的密林中也可发现其踪迹。本种主要在晚上、黄昏和黎明前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成几只的小群。捕食地常常靠近水域,主以鼠类、小鸟、蜥蜴、蛙、昆虫等为食。在许多栖息地,蝙蝠亦为本种的主要食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