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三趾鹑: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14~17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通常活动于海拔300m以下的林缘疏林、灌丛、草坡、稻田和耕地附近的山坡草丛和灌丛中,也常出没于村镇附近的甘蔗、茶叶和咖啡种植园。 | |||
== '''鸣声''' == | == '''鸣声''' == | ||
繁殖期雌性常在夜间鸣唱,鸣声似黄脚三趾鹑,常紧跟着数声。“groo∼groo∼groo∼groo”。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小型黄褐色三趾鹑,似鹌鹑。雌鸟体型更大,颏、喉、上胸黑色,顶冠偏黑,头部为斑驳灰白色。雄鸟顶冠偏褐,脸、颏具褐色和白色纹,胸和两胁具黑色横纹。两性上体均为斑驳褐色,两胁棕色。与林三趾鹑区别在于胸部无棕色、虹膜为棕色。 | |||
== '''分布''' == | == '''分布''' == | ||
印度、日本、中国南部、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巴厘岛和小巽他群岛。在中国,blakistoni亚种为华南热带地区和海南的留鸟,rostratus亚种见于台湾,plumbipes亚种见于云南西南部至怒江以西和西藏东南部。在海平面至海拔1500m的适宜生境下为地区性常见鸟。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6行: | 第56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2行: | 第61行: | ||
[[分类:鸻形目]] | [[分类:鸻形目]] | ||
[[分类:三趾鹑科]] | [[分类:三趾鹑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09:42的最新版本
编号 | 295 |
中文名 | 棕三趾鹑 |
英文名 | Barred Buttonquail |
拉丁名 | Turnix suscitator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鸻形目 |
科 | 三趾鹑科 |
体长
14~17cm
生境
通常活动于海拔300m以下的林缘疏林、灌丛、草坡、稻田和耕地附近的山坡草丛和灌丛中,也常出没于村镇附近的甘蔗、茶叶和咖啡种植园。
鸣声
繁殖期雌性常在夜间鸣唱,鸣声似黄脚三趾鹑,常紧跟着数声。“groo∼groo∼groo∼groo”。
识别
小型黄褐色三趾鹑,似鹌鹑。雌鸟体型更大,颏、喉、上胸黑色,顶冠偏黑,头部为斑驳灰白色。雄鸟顶冠偏褐,脸、颏具褐色和白色纹,胸和两胁具黑色横纹。两性上体均为斑驳褐色,两胁棕色。与林三趾鹑区别在于胸部无棕色、虹膜为棕色。
分布
印度、日本、中国南部、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巴厘岛和小巽他群岛。在中国,blakistoni亚种为华南热带地区和海南的留鸟,rostratus亚种见于台湾,plumbipes亚种见于云南西南部至怒江以西和西藏东南部。在海平面至海拔1500m的适宜生境下为地区性常见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