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斑燕: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16~18 cm'''
16~18 cm


== '''生境''' ==
== '''生境''' ==
'''在村庄、农田或树林上空飞行捕食,筑巢于山崖崖壁或建筑物墙壁、梁柱上。'''
在村庄、农田或树林上空飞行捕食,筑巢于山崖崖壁或建筑物墙壁、梁柱上。


== '''鸣声''' ==
== '''鸣声''' ==
'''尖锐的“ti-ti”声。'''
尖锐的“ti-ti”声。


== '''识别''' ==
== '''识别''' ==
'''较小的蓝色、红色和皮黄色燕。上体钢青色,前额栗色。与家燕的区别为下体污白色、尾部更短且无延长尾羽、无深蓝色胸带、体型略小、不如家燕羽色分明。'''
较小的蓝色、红色和皮黄色燕。上体钢青色,前额栗色。与家燕的区别为下体污白色、尾部更短且无延长尾羽、无深蓝色胸带、体型略小、不如家燕羽色分明。


== '''分布''' ==
== '''分布''' ==
'''印度南部、东南亚、菲律宾、马来半岛、马来群岛至新几内亚岛和塔希提岛。在中国为台湾留鸟(namiyei亚种)以及台湾、兰屿、火烧屿和南海诸岛的夏候鸟(javanica亚种)。常见于开阔区域,尤其是水面上方。'''
印度南部、东南亚、菲律宾、马来半岛、马来群岛至新几内亚岛和塔希提岛。在中国为台湾留鸟(namiyei亚种)以及台湾、兰屿、火烧屿和南海诸岛的夏候鸟(javanica亚种)。常见于开阔区域,尤其是水面上方。


== '''迁徙''' ==
== '''迁徙''' ==
第56行: 第56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2行: 第61行:
[[分类:雀形目]]
[[分类:雀形目]]
[[分类:燕科]]
[[分类:燕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0:02的最新版本

编号 815
中文名 洋斑燕
英文名 Pacific Swallow
拉丁名 Hirundo tahitica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燕科

体长

16~18 cm

生境

在村庄、农田或树林上空飞行捕食,筑巢于山崖崖壁或建筑物墙壁、梁柱上。

鸣声

尖锐的“ti-ti”声。

识别

较小的蓝色、红色和皮黄色燕。上体钢青色,前额栗色。与家燕的区别为下体污白色、尾部更短且无延长尾羽、无深蓝色胸带、体型略小、不如家燕羽色分明。

分布

印度南部、东南亚、菲律宾、马来半岛、马来群岛至新几内亚岛和塔希提岛。在中国为台湾留鸟(namiyei亚种)以及台湾、兰屿、火烧屿和南海诸岛的夏候鸟(javanica亚种)。常见于开阔区域,尤其是水面上方。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