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鹞: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 |||
第63行: | 第63行: |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8行: | 第69行: | ||
[[分类:鹰形目]] | [[分类:鹰形目]] | ||
[[分类:鹰科]] | [[分类:鹰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0:40的最新版本
编号 | 238 |
中文名 | 白头鹞 |
英文名 | Western Marsh Harrier |
拉丁名 | Circus aeruginosu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二级 |
CITES | - |
目 | 鹰形目 |
科 | 鹰科 |
体长
43~55 cm
翼长
115~140 cm
生境
栖息于低山平原地区的湖泊、河流、沼泽、芦苇塘等开阔水域及其周边。
鸣声
通常无声,雄鸟在求偶时发出高音调的“whee- ee” 声。
识别
中型深色鹞。雄鸟似白腹鹞雄性亚成鸟,但头部多皮黄色而少深色纵纹。雌鸟和未成年鸟似白腹鹞,但背部更深褐、尾部无横斑、头顶无深色粗纵纹。雌鸟腰部无浅色。初级飞羽翼下白斑(如有)无深色杂斑。虹膜黄色(雄鸟)或浅褐色(雌鸟和幼鸟),喙灰色。
分布
夏候鸟分布于新疆及周边省区,其他省份有零星过境记录,越冬个体定期出现于云南。在国外分布于亚欧大陆的西北部,越冬于非洲、印度次大陆和缅甸。
习性
通常栖息于低海拔的河流、湖泊、沼泽、芦苇塘等开阔水域及原野、农田等开阔生境,常贴着草丛低飞,并低头寻找猎物,一旦确定目标便会折翅俯冲,抓住后就地进食,而很少像许多猛食一样带到其他地点进食。主要以小型鸟类、雏鸟、鸟卵、小型嘴齿类、蛙、蜥蜴、蛇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能捕捉小型雉类、小鸭、鸻鹬类等中小型陆鸟、水鸟,很少到远离水域的干旱平原地上捕食,也有吃腐尸的目击记录。
迁徙
部分迁徙在欧洲北部和东部以及中亚地区主要是迁徙性的;在繁殖区域南部定居和散布。北部繁殖鸟类从法国和北非经地中海到土耳其、中东和尼罗河流域,向南至撒哈拉以南非洲越冬;东亚最东端的种群在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越冬;也有报道称其在中国东南部和大巽他群岛越冬,但在该地区与C. spilonotus之间存在相当大的混淆。迁徙鸟类在3月或繁殖区域北部的4月开始抵达繁殖地;主要在9月至10月离开,尽管幼鸟较早开始散布。(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