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凤鹛: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9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11 ~ 13 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活动于山地和丘陵地带的阔叶林及次生林地,通常见于海拔250~1600m,但在台湾有高至海拔3300 m的记录,冬季至较低海拔活动。 | |||
== '''鸣声''' == | == '''鸣声''' == | ||
鸣唱为高音的颤鸣,嘹亮而悦耳。鸣叫似山雀。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小型橄榄绿色鹛。下体灰白色,尾下覆羽黄色。与体色相似的莺类区别为具明显羽冠。 | |||
== '''分布''' == | == '''分布''' == | ||
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在中国,griseiloris亚种为东南、华南和台湾地区留鸟,指名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tyranula亚种见于海南。常见于海拔250-1600m的森林,但在台湾可高至海拔2000m甚至更高处。 | |||
== '''习性''' == | == '''习性''' == | ||
群居,觅食于树木中高层,常与莺类和其他鸟类混群。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60行: | 第59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6行: | 第64行: | ||
[[分类:雀形目]] | [[分类:雀形目]] | ||
[[分类:莺雀科]] | [[分类:莺雀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0:52的最新版本
编号 | 681 |
中文名 | 白腹凤鹛 |
英文名 | White - bellied Erpornis |
拉丁名 | Erpornis zantholeuc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莺雀科 |
体长
11 ~ 13 cm
生境
活动于山地和丘陵地带的阔叶林及次生林地,通常见于海拔250~1600m,但在台湾有高至海拔3300 m的记录,冬季至较低海拔活动。
鸣声
鸣唱为高音的颤鸣,嘹亮而悦耳。鸣叫似山雀。
识别
小型橄榄绿色鹛。下体灰白色,尾下覆羽黄色。与体色相似的莺类区别为具明显羽冠。
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在中国,griseiloris亚种为东南、华南和台湾地区留鸟,指名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tyranula亚种见于海南。常见于海拔250-1600m的森林,但在台湾可高至海拔2000m甚至更高处。
习性
群居,觅食于树木中高层,常与莺类和其他鸟类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