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贼鸥: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41~55 cm | |||
== '''翼长''' == | == '''翼长''' == | ||
110~125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活动于热带至寒带的海洋,少到近海和内陆,偶尔出现在淡水湖泊和河流。 | |||
== '''鸣声''' == | == '''鸣声''' == | ||
持续且转折的“e~~ a, e~~ a”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小型深色贼鸥。具延长的中央尾羽。浅色型头顶黑色,头侧和后领黄色,下体白色,灰色胸带或有或无,上体黑褐色,仅初级飞羽基部偏白色,飞行时闪烁可见。深色型通体烟褐色,仅初级飞羽基部偏白色。中央延长尾羽端部尖,与中贼鸥截然不同。成鸟非繁殖羽色浅而多杂斑,头顶灰色。比中贼鸥体型更小、喙更纤细、两翼基部较窄。 | |||
== '''分布''' == | == '''分布''' == | ||
繁殖于北极地区,冬季南迁至南方海域。在中国不如中贼鸥常见,东海及南海有越冬记录,零散记录于北京、河北、福建、贵州、浙江、青海、新疆等地,为罕见旅鸟或迷鸟。习性 | |||
[[文件:GROMS-短尾贼鸥-1.jpg|缩略图]] | [[文件:GROMS-短尾贼鸥-1.jpg|缩略图|短尾贼鸥分布图]] | ||
== '''迁徙''' == | == '''迁徙''' == | ||
洲际迁徙短尾贼鸥主要是跨赤道的迁徙鸟类,只有极少数的个体在北半球越冬。它们在8月离开繁殖地,沿着海岸缓慢向南迁徙,并与小型海鸥和燕鸥一起移动。部分迁徙经过陆地。它们在冬季靠近海岸,特别是在珊瑚海和塔斯曼海以及洪堡和本格拉大洋洋流附近越冬。4月至5月期间有迅速的向北迁徙。一些幼鸟在南方过冬。(摘自del Hoyo J,Elliott A,Sargatal J(编),1996) | |||
== '''参考文献''' == | == '''参考文献''' == | ||
第62行: | 第61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8行: | 第66行: | ||
[[分类:鸻形目]] | [[分类:鸻形目]] | ||
[[分类:贼鸥科]] | [[分类:贼鸥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1:02的最新版本
编号 | 426 |
中文名 | 短尾贼鸥 |
英文名 | Parasitic Jaeger |
拉丁名 | Stercorarius parasiticu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鸻形目 |
科 | 贼鸥科 |
体长
41~55 cm
翼长
110~125cm
生境
活动于热带至寒带的海洋,少到近海和内陆,偶尔出现在淡水湖泊和河流。
鸣声
持续且转折的“e~~ a, e~~ a”声。
识别
小型深色贼鸥。具延长的中央尾羽。浅色型头顶黑色,头侧和后领黄色,下体白色,灰色胸带或有或无,上体黑褐色,仅初级飞羽基部偏白色,飞行时闪烁可见。深色型通体烟褐色,仅初级飞羽基部偏白色。中央延长尾羽端部尖,与中贼鸥截然不同。成鸟非繁殖羽色浅而多杂斑,头顶灰色。比中贼鸥体型更小、喙更纤细、两翼基部较窄。
分布
繁殖于北极地区,冬季南迁至南方海域。在中国不如中贼鸥常见,东海及南海有越冬记录,零散记录于北京、河北、福建、贵州、浙江、青海、新疆等地,为罕见旅鸟或迷鸟。习性
迁徙
洲际迁徙短尾贼鸥主要是跨赤道的迁徙鸟类,只有极少数的个体在北半球越冬。它们在8月离开繁殖地,沿着海岸缓慢向南迁徙,并与小型海鸥和燕鸥一起移动。部分迁徙经过陆地。它们在冬季靠近海岸,特别是在珊瑚海和塔斯曼海以及洪堡和本格拉大洋洋流附近越冬。4月至5月期间有迅速的向北迁徙。一些幼鸟在南方过冬。(摘自del Hoyo J,Elliott A,Sargatal J(编),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