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鹭:修订间差异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 |||
第28行: | 第28行: | ||
|鹭科 | |鹭科 | ||
|} | |} | ||
== '''体长''' == | == '''体长''' == | ||
92~99 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栖息于河流、湖泊、滩涂及稻田等多种湿地。 | |||
== '''鸣声''' == | == '''鸣声''' == | ||
嘶哑的“ga-”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大型的白、灰、黑色鹭。成鸟具黑色贯眼纹和羽冠,飞羽、翼角以及两道胸斑为黑色,头、颈、胸和背部为白色,颈部具黑色纵纹,余部灰色。幼鸟的头、颈灰色较重,头部无黑色。 | |||
== '''分布''' == | == '''分布''' == | ||
非洲、欧亚大陆、日本、菲律宾和马来群岛。在中国为地区性常见留鸟,全境分布于适宜生境。冬季北方鸟迁徙至华南和华中。A. c. cinerea 为新疆留鸟;A. c. jouyi见于除新疆以外地区,在北方为夏候鸟,西南和华东、华中地区为旅鸟或留鸟,华南地区为冬候鸟。 | |||
[[文件:GROMS-苍鹭-1.jpg|缩略图]] | [[文件:GROMS-苍鹭-1.jpg|缩略图|苍鹭分布图]] | ||
== '''习性''' == | == '''习性''' == | ||
性孤僻,在浅水中觅食。冬季有时集大群。飞行时双翼显沉重。夜栖于树上。 | |||
== '''迁徙''' == | == '''迁徙''' == | ||
部分迁徙极北种群进行迁徙,而更南的种群倾向于定居或分散;繁殖后有明显的分散现象(详见第392页)。在北界,迁徙倾向向北和东方增加;伊比利亚半岛、英国和爱尔兰的繁殖种群定居,而东至西伯利亚的种群主要进行迁徙,尽管个别个体在繁殖地越冬;大部分迁徙向西南进行,较少向南或东南进行,开始于9月或10月,返程于2月开始。远东的鸟类迁徙至中国南方;在东南西伯利亚捕捉并标记的两只鸟在泰国北部被找回,日本的种群部分迁徙。非洲、印度和东南亚的种群定居。偶尔出现在斯匹茨卑尔根、格陵兰、小安的列斯群岛和巴西。在法国西部的格朗利厄湖,苍鹭在繁殖地和觅食领域之间来回约2-38公里。(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2) | |||
== '''参考文献''' == | == '''参考文献''' == | ||
== '''相关照片''' == | == '''相关照片''' == | ||
{{PackedGallery|images=王春晓-苍鹭-7.JPG;拍摄者:王春晓,王春晓-苍鹭-6.JPG;拍摄者:王春晓,王建民-苍鹭-4.jpg;拍摄者:王建民,王春晓-苍鹭-4.JPG;拍摄者:王春晓,王春晓-苍鹭-5.JPG;拍摄者:王春晓,王建民-苍鹭-1.jpg;拍摄者:王建民,王春晓-苍鹭-1.JPG;拍摄者:王春晓,王建民-苍鹭-2.JPG;拍摄者:王建民,王春晓-苍鹭-2.JPG;拍摄者:王春晓,摆万奇-苍鹭-1.jpg;拍摄者:摆万奇,王春晓-苍鹭-3.JPG;拍摄者:王春晓,王建民-苍鹭-3.jpg;拍摄者:王建民,大篩子-苍鹭-3.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苍鹭-2.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苍鹭-1.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苍鹭-4.jpg;拍摄者:大篩子,王春晓-苍鹭-8.JPG;拍摄者:王春晓,王春晓-苍鹭-9.JPG;拍摄者:王春晓}} | |||
== '''相关视频''' == | == '''相关视频''' == | ||
第80行: | 第62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86行: | 第67行: | ||
[[分类:鹈形目]] | [[分类:鹈形目]] | ||
[[分类:鹭科]] | [[分类:鹭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3:21的最新版本
编号 | 181 |
中文名 | 苍鹭 |
英文名 | Grey Heron |
拉丁名 | Ardea cinere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鹈形目 |
科 | 鹭科 |
体长
92~99 cm
生境
栖息于河流、湖泊、滩涂及稻田等多种湿地。
鸣声
嘶哑的“ga-”声。
识别
大型的白、灰、黑色鹭。成鸟具黑色贯眼纹和羽冠,飞羽、翼角以及两道胸斑为黑色,头、颈、胸和背部为白色,颈部具黑色纵纹,余部灰色。幼鸟的头、颈灰色较重,头部无黑色。
分布
非洲、欧亚大陆、日本、菲律宾和马来群岛。在中国为地区性常见留鸟,全境分布于适宜生境。冬季北方鸟迁徙至华南和华中。A. c. cinerea 为新疆留鸟;A. c. jouyi见于除新疆以外地区,在北方为夏候鸟,西南和华东、华中地区为旅鸟或留鸟,华南地区为冬候鸟。
习性
性孤僻,在浅水中觅食。冬季有时集大群。飞行时双翼显沉重。夜栖于树上。
迁徙
部分迁徙极北种群进行迁徙,而更南的种群倾向于定居或分散;繁殖后有明显的分散现象(详见第392页)。在北界,迁徙倾向向北和东方增加;伊比利亚半岛、英国和爱尔兰的繁殖种群定居,而东至西伯利亚的种群主要进行迁徙,尽管个别个体在繁殖地越冬;大部分迁徙向西南进行,较少向南或东南进行,开始于9月或10月,返程于2月开始。远东的鸟类迁徙至中国南方;在东南西伯利亚捕捉并标记的两只鸟在泰国北部被找回,日本的种群部分迁徙。非洲、印度和东南亚的种群定居。偶尔出现在斯匹茨卑尔根、格陵兰、小安的列斯群岛和巴西。在法国西部的格朗利厄湖,苍鹭在繁殖地和觅食领域之间来回约2-38公里。(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2)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摆万奇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王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