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雕: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65~74 cm | |||
== '''翼长''' == | == '''翼长''' == | ||
150~169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活动于开阔的山地丘陵地带,以中低海拔阔叶林为主,以及果园、山区道路、溪谷等环境,高可至海拔1900 m。 | |||
== '''鸣声''' == | == '''鸣声''' == | ||
喜鸣叫,常发出悠远的啸声,远距离可闻。 | |||
== '''识别''' == | == '''识别''' == | ||
中型深色雕。两翼圆而宽,尾短。成鸟下体褐色,腹部、两胁和臀部具白色点斑,尾部黑色条斑间以灰白色宽横斑,黑白两色的冠羽短宽而蓬松,眼先裸露皮肤黄色为重要识别特征。飞行时可见后翼缘和尾部宽斑均为白色。未成年鸟似成鸟,但体羽褐色较浓且多白色。虹膜黄色,喙灰褐色,跗跖黄色。 | |||
== '''分布''' == | == '''分布''' == | ||
南亚次大陆、中国南部、东南亚、巴拉望岛和大巽他群岛。较常见。S. c. burmanicus分布于西南地区;S. c. ricketti为东南及华南的留鸟,黑龙江、辽宁、北京有游荡个体记录;S. c. hoya为台湾的留鸟;S. c. rutherfordi为海南的留鸟。以往认为蛇雕在各地都是留鸟,但近年的观察发现S. c. burmanicus和S. c. ricketti的部分种群秋季会向南迁徙,推测与食物有关。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9行: | 第59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5行: | 第64行: | ||
[[分类:鹰形目]] | [[分类:鹰形目]] | ||
[[分类:鹰科]] | [[分类:鹰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3:36的最新版本
编号 | 219 |
中文名 | 蛇雕 |
英文名 | Crested Serpent Eagle |
拉丁名 | Spilornis cheel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二级 |
CITES | - |
目 | 鹰形目 |
科 | 鹰科 |
体长
65~74 cm
翼长
150~169cm
生境
活动于开阔的山地丘陵地带,以中低海拔阔叶林为主,以及果园、山区道路、溪谷等环境,高可至海拔1900 m。
鸣声
喜鸣叫,常发出悠远的啸声,远距离可闻。
识别
中型深色雕。两翼圆而宽,尾短。成鸟下体褐色,腹部、两胁和臀部具白色点斑,尾部黑色条斑间以灰白色宽横斑,黑白两色的冠羽短宽而蓬松,眼先裸露皮肤黄色为重要识别特征。飞行时可见后翼缘和尾部宽斑均为白色。未成年鸟似成鸟,但体羽褐色较浓且多白色。虹膜黄色,喙灰褐色,跗跖黄色。
分布
南亚次大陆、中国南部、东南亚、巴拉望岛和大巽他群岛。较常见。S. c. burmanicus分布于西南地区;S. c. ricketti为东南及华南的留鸟,黑龙江、辽宁、北京有游荡个体记录;S. c. hoya为台湾的留鸟;S. c. rutherfordi为海南的留鸟。以往认为蛇雕在各地都是留鸟,但近年的观察发现S. c. burmanicus和S. c. ricketti的部分种群秋季会向南迁徙,推测与食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