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胁雀鹛: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14~15cm'''
14~15cm


== '''生境''' ==
== '''生境''' ==
'''活动于海拔300~3100m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林下茂密灌木、蕨类植物、荆棘和草丛等环境。'''
活动于海拔300~3100m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林下茂密灌木、蕨类植物、荆棘和草丛等环境。


== '''鸣声''' ==
== '''鸣声''' ==
'''鸣唱为连续而变调的“di−di−di−di”声。鸣叫为叽喳的“chuachua”声。'''
鸣唱为连续而变调的“di−di−di−di”声。鸣叫为叽喳的“chuachua”声。


== '''识别''' ==
== '''识别''' ==
'''大型褐色雀鹛。额部棕色,上体橄榄褐色。明显的白色眉纹上方具黑色侧冠纹,下体皮黄色而无纵纹。与褐顶雀鹛的区别为脸颊和耳羽具黑白色细纹且体型较大。'''
大型褐色雀鹛。额部棕色,上体橄榄褐色。明显的白色眉纹上方具黑色侧冠纹,下体皮黄色而无纵纹。与褐顶雀鹛的区别为脸颊和耳羽具黑白色细纹且体型较大。


== '''分布''' ==
== '''分布''' ==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缅甸、中南半岛北部和中国西南部。在中国为不常见留鸟,intermedius亚种见于云南怒江以西地区,genestieri亚种见于云南其余地区、四川南部、贵州、湖南西部和广西西南部。'''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缅甸、中南半岛北部和中国西南部。在中国为不常见留鸟,intermedius亚种见于云南怒江以西地区,genestieri亚种见于云南其余地区、四川南部、贵州、湖南西部和广西西南部。


== '''迁徙''' ==
== '''迁徙''' ==
第56行: 第56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2行: 第61行:
[[分类:雀形目]]
[[分类:雀形目]]
[[分类:幽鹛科]]
[[分类:幽鹛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3:42的最新版本

编号 985
中文名 褐胁雀鹛
英文名 Rusty - capped Fulvetta
拉丁名 Schoeniparus dubi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幽鹛科

体长

14~15cm

生境

活动于海拔300~3100m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林下茂密灌木、蕨类植物、荆棘和草丛等环境。

鸣声

鸣唱为连续而变调的“di−di−di−di”声。鸣叫为叽喳的“chuachua”声。

识别

大型褐色雀鹛。额部棕色,上体橄榄褐色。明显的白色眉纹上方具黑色侧冠纹,下体皮黄色而无纵纹。与褐顶雀鹛的区别为脸颊和耳羽具黑白色细纹且体型较大。

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缅甸、中南半岛北部和中国西南部。在中国为不常见留鸟,intermedius亚种见于云南怒江以西地区,genestieri亚种见于云南其余地区、四川南部、贵州、湖南西部和广西西南部。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