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斑海豹:修订间差异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84行: | 第84行: |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89行: | 第90行: | ||
[[分类:食肉目]] | [[分类:食肉目]] | ||
[[分类:海豹科]] | [[分类:海豹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3:45的最新版本
序号 | 77 |
中文名 | 西太平洋斑海豹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纲 | 哺乳纲 |
目 | 食肉目 |
科 | 海豹科 |
拉丁名 | Phoca largha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Ⅰ |
英文名 | Harbor Seal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CITES | 未列入 |
体长 | 1510 - 1760mm |
体重 | 20 - 30kg |
类型 | 水生野生动物 |
备注 | 原名“斑海豹” |
形态特征
雄性成体体长比雌性长,成兽体长1.51-1.76m。没有明显的颈部,没有外耳郭,前肢较小,后肢较大呈扇状。触须浅色,呈念珠状。毛被较少,其颜色因年龄不同而异。体上面通常呈黄灰色,体背颜色比体下面颜色深体下面更接近于乳白色。且身上有大小1-2cm的暗色椭圆形点斑,全身点斑分布和颜色深度十分平均,方向一般与身体长轴方向平行,可能还有一些斑周围有浅色的环以及不规则的块斑。
栖息地
西太平洋斑海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水中度过的,仅在生殖、哺乳、休息和换毛时才爬到岸上或者冰块上。
食性
西太平洋斑海豹的食性较广,主要取决于季节、海域及所栖息的环境。在黄、渤海,春夏季捕食 鲱、 玉筋鱼、 小黄鱼等,秋冬季节则多以梭鱼为食。在日本海、 阿拉斯加的近海等地还捕食鳕、鲑等鱼类。其他食物包括各种 甲壳类、 头足类等海洋性动物。
繁殖
西太平洋斑海豹发情时精神非常旺盛,在水中不停地游动,但食量减少或拒食,雄兽的阴茎外露,雌兽的阴门红肿。它们在水中相互追逐,时而上岸,时而入水,并发生阵阵叫声。交配需要沉入深水中进行,此时雌兽不动,雄兽的后鳍摆动,交配后双双回到水面上。雌兽的怀孕期约为8~10个月,每年2月产仔,分娩时需要爬到岸边或冰块上,每胎只产1仔。但在产仔前,雌兽会在浮冰上挖掘出一个巢穴,产仔时躲在巢穴中,迅速产下的幼仔躲避危险的办法也是潜入海中,或者在栖息的浮冰上挖穿一个大洞,以便随时潜入水中逃走。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的北部和西部海域及其沿岸和岛屿,斑海豹在全球有8个繁殖区:辽东湾(中国渤海)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海峡(俄罗斯)、陕哈林岛东海岸(俄罗斯)延至北海道岛北部(日(俄罗斯西伯利亚海湾)、卡拉金湾本)、舍利霍夫湾至奥柳托尔斯基角(俄罗斯)、阿纳德尔湾(罗斯部海湾)布里一斯托湾至普里比洛夫群岛(美国阿拉斯加州),辽东湾种群是本种在全球分布最南的繁殖种群,也是唯一在中国繁殖的储足类物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北部,偶见于东海、南海。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
搜狗百科 西太平洋斑海豹 https://baike.sogou.com/v73351290.htm [引用日期:2023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