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雁: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 |||
第28行: | 第28行: | ||
|鸭科 | |鸭科 | ||
|} | |} | ||
== '''体长''' == | == '''体长''' == | ||
70~89cm | |||
== '''翼长''' == | == '''翼长''' == | ||
147~175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繁殖于泰加林内的沼泽中,越冬于空旷荒野、湿地、农田等处。 | |||
== '''鸣声''' == | == '''鸣声''' == | ||
典型的“kang-kung”的雁叫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大型的、比其他灰色的雁类都更偏深棕色的雁。跗跖为橙色,颈色暗,喙黑并具橙色次端条带。飞行中较其他灰色雁类色暗且颈长。上下翼无灰雁的浅灰色调。与白额雁及小白额雁的区别在于深褐色翼下覆羽的白色羽缘形成条纹。喙比短嘴豆雁更长。middendorffii亚种体型更大。 | |||
== '''分布''' == | == '''分布''' == | ||
繁殖于欧亚地区的泰加林,在温带地区越冬。A.f.johnsoni见于中国西部地区,A.f.middendorffii除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外遍及全国,但数量较短嘴豆雁少。有著者认为豆雁和短嘴豆雁应为同一物种。 | |||
[[文件:GROMS-豆雁-1.jpg|缩略图]] | [[文件:GROMS-豆雁-1.jpg|缩略图|豆雁分布图]]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65行: | 第53行: | ||
== '''相关照片''' == | == '''相关照片''' == | ||
{{PackedGallery|images=大篩子-短嘴豆雁-4.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嘴豆雁-1.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嘴豆雁-2.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嘴豆雁-3.jpg;拍摄者:大篩子,王春晓-豆雁-2.JPG;拍摄者:王春晓,王建民-豆雁-2.jpg;拍摄者:王建民,王春晓-豆雁-1.JPG;拍摄者:王春晓,王建民-豆雁-1.jpg;拍摄者:王建民,王春晓-短嘴豆雁-1.JPG;拍摄者:王春晓,王春晓-短嘴豆雁-2.JPG;拍摄者:王春晓,大篩子-豆雁-1.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豆雁-2.jpg;拍摄者:大篩子}} | |||
== '''相关视频''' == | == '''相关视频''' == | ||
第72行: | 第61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78行: | 第66行: | ||
[[分类:雁形目]] | [[分类:雁形目]] | ||
[[分类:鸭科]] | [[分类:鸭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3:49的最新版本
编号 | 11 |
中文名 | 豆雁 |
英文名 | Taiga Bean Goose |
拉丁名 | Anser fabali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雁形目 |
科 | 鸭科 |
体长
70~89cm
翼长
147~175cm
生境
繁殖于泰加林内的沼泽中,越冬于空旷荒野、湿地、农田等处。
鸣声
典型的“kang-kung”的雁叫声。
识别
大型的、比其他灰色的雁类都更偏深棕色的雁。跗跖为橙色,颈色暗,喙黑并具橙色次端条带。飞行中较其他灰色雁类色暗且颈长。上下翼无灰雁的浅灰色调。与白额雁及小白额雁的区别在于深褐色翼下覆羽的白色羽缘形成条纹。喙比短嘴豆雁更长。middendorffii亚种体型更大。
分布
繁殖于欧亚地区的泰加林,在温带地区越冬。A.f.johnsoni见于中国西部地区,A.f.middendorffii除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外遍及全国,但数量较短嘴豆雁少。有著者认为豆雁和短嘴豆雁应为同一物种。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王春晓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