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修订间差异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第82行: | 第82行: |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87行: | 第88行: | ||
[[分类:食肉目]] | [[分类:食肉目]] | ||
[[分类:犬科]] | [[分类:犬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3:50的最新版本
序号 | 37 |
中文名 | 貉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纲 | 哺乳纲 |
目 | 食肉目 |
科 | 犬科 |
拉丁名 | Nyctereutes procyonides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Ⅱ |
英文名 | Raccoon Dog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CITES | 未列入 |
体长 | 490 - 710mm |
体重 | 3 - 12.5kg |
类型 | 陆生野生动物 |
备注 | 仅限野外种群 |
形态特征
骆头体长49-71cm,尾长15-23cm,体重3-12.5kg。整体形态更类似于浣熊而不是典型的犬科动物,主要是由于其身体矮壮,四肢与尾均较短,双耳小而圆,头吻部较短,且具有黑色或棕黑色“眼罩”。从正面看,骆的两眼周围为黑色,双耳也为黑色,而额部和吻部为白色或浅灰色,毛色的明显对比形成深色“眼罩”状的面部特征,与浣熊相似。骆两颊至颈部的毛发较长,形成明显的环颈累毛。身体和尾巴的毛发为棕灰色,毛尖黑色:四肢和足的毛色为较暗的棕黑色。尾长小于头体长的1/3,尾毛长而蓬松。
栖息地
貉常见于开阔和半开阔生境,例如稀疏的阔叶林、灌从、草甸、湿地,且常接近水源。貉为夜行性动物,通常独居,但有时也可见到成对活动或家庭群集体活动。
食性
貉喜好在下层植被丰富的开阔林地觅食。虽然貉的主要食物为啮E齿类小兽,但与其他犬科动物相比,貉的食性更杂。它们会捕食啮齿类、两栖类、软体动物、鱼类、昆虫、鸟类(包括鸟卵)等动物,并取食植物的根、茎、种子和各类浆果与坚果。
繁殖
貉为单配制,在春季繁殖,每窝产仔5-8只。
地理分布
貉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东亚与东北亚,包括日本列岛与库页岛,并被人为引入欧洲。在我国,貉广泛分布于从东北经华北至华中、华东、华南与西南的广大地区。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