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爪隼: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29~34cm | |||
== '''翼长''' == | == '''翼长''' == | ||
61—66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常栖息于开阔的荒山旷野、荒漠、河谷、林缘等地带,尤喜在荒山岩石地带活动。 | |||
== '''鸣声''' == | == '''鸣声''' == | ||
有时发出一串尖锐的“weiwei,weiwei”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小型褐色隼。雄雌鸟分别似红隼的雄雌鸟,但体型较小而纤细、雄鸟色彩较鲜艳、通常黑色点斑较少。雄鸟头部灰色,上体赤褐色而无黑点,腰部和尾部蓝灰色。尾次端处有黑色横带,尾端白色,飞行时尾部呈楔形而非红隼的圆形。雄鸟翼上覆羽蓝灰色,眼下无深色髭纹。雌鸟褐色,上体具横斑和点斑,下体具深色纵纹。爪浅色(红隼爪黑)。 | |||
== '''分布''' == | == '''分布''' == | ||
欧洲南部、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缅甸、老挝和中国北方,冬季南迁。在中国为不常见候鸟,繁殖于新疆北部和西部、内蒙古、河北,迁徙途经山东、四川南部及河南,越冬于云南。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9行: | 第59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5行: | 第64行: | ||
[[分类:隼形目]] | [[分类:隼形目]] | ||
[[分类:隼科]] | [[分类:隼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4:40的最新版本
编号 | 622 |
中文名 | 黄爪隼 |
英文名 | Lesser Kestrel |
拉丁名 | Falco naumanni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二级 |
CITES | 附录Ⅱ |
目 | 隼形目 |
科 | 隼科 |
体长
29~34cm
翼长
61—66cm
生境
常栖息于开阔的荒山旷野、荒漠、河谷、林缘等地带,尤喜在荒山岩石地带活动。
鸣声
有时发出一串尖锐的“weiwei,weiwei”声。
识别
小型褐色隼。雄雌鸟分别似红隼的雄雌鸟,但体型较小而纤细、雄鸟色彩较鲜艳、通常黑色点斑较少。雄鸟头部灰色,上体赤褐色而无黑点,腰部和尾部蓝灰色。尾次端处有黑色横带,尾端白色,飞行时尾部呈楔形而非红隼的圆形。雄鸟翼上覆羽蓝灰色,眼下无深色髭纹。雌鸟褐色,上体具横斑和点斑,下体具深色纵纹。爪浅色(红隼爪黑)。
分布
欧洲南部、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缅甸、老挝和中国北方,冬季南迁。在中国为不常见候鸟,繁殖于新疆北部和西部、内蒙古、河北,迁徙途经山东、四川南部及河南,越冬于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