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山雀: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 |||
第28行: | 第28行: | ||
|山雀科 | |山雀科 | ||
|} | |} | ||
== '''体长''' == | == '''体长''' == | ||
9~11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栖息于中低海拔的各类林地。 | |||
== '''鸣声''' == | == '''鸣声''' == | ||
连续的“si~si~s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小型山雀。尾短,下体黄色,翼上具两排白色斑点,喙甚短。雄鸟头部和围兜黑色,颊斑和枕部点斑白色,上体蓝灰色,腰部银色。雌鸟头部偏灰色,白色喉部与颊斑之间具灰色颊纹,眉部略具浅色点。幼鸟似雌鸟但体色更暗,上体偏橄榄色。与大山雀和绿背山雀的区别为体型较小且无胸腹部黑色纵纹。 | |||
== '''分布''' == | == '''分布''' == | ||
中国特有种。地区性常见于华南、东南、华中和华东的落叶混交林中,北至北京。 | |||
== '''习性''' == | == '''习性''' == | ||
集群栖于林区,夏季可高至海拔3000m处,冬季较低。具间发性的数量暴增。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9行: | 第52行: | ||
== '''相关照片''' == | == '''相关照片''' == | ||
{{PackedGallery|images=阿池-黄腹山雀-3.JPG;拍摄者:阿池,阿池-黄腹山雀-2.JPG;拍摄者:阿池,阿池-黄腹山雀-1.JPG;拍摄者:阿池,大篩子-黄腹山雀-1.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黄腹山雀-3.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黄腹山雀-2.jpg;拍摄者:大篩子}} | |||
== '''相关视频''' == | == '''相关视频''' == | ||
第66行: | 第60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72行: | 第65行: | ||
[[分类:雀形目]] | [[分类:雀形目]] | ||
[[分类:山雀科]] | [[分类:山雀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4:43的最新版本
编号 | 750 |
中文名 | 黄腹山雀 |
英文名 | Yellow - bellied Tit |
拉丁名 | Pardaliparus venustulu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山雀科 |
体长
9~11cm
生境
栖息于中低海拔的各类林地。
鸣声
连续的“si~si~s声。
识别
小型山雀。尾短,下体黄色,翼上具两排白色斑点,喙甚短。雄鸟头部和围兜黑色,颊斑和枕部点斑白色,上体蓝灰色,腰部银色。雌鸟头部偏灰色,白色喉部与颊斑之间具灰色颊纹,眉部略具浅色点。幼鸟似雌鸟但体色更暗,上体偏橄榄色。与大山雀和绿背山雀的区别为体型较小且无胸腹部黑色纵纹。
分布
中国特有种。地区性常见于华南、东南、华中和华东的落叶混交林中,北至北京。
习性
集群栖于林区,夏季可高至海拔3000m处,冬季较低。具间发性的数量暴增。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阿池
-
拍摄者:阿池
-
拍摄者:阿池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