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叉尾海燕: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18~22cm'''
18~22cm


== '''翼长''' ==
== '''翼长''' ==
'''45~48cm'''
45~48cm


== '''生境''' ==
== '''生境''' ==
'''见于近海及远洋海面,也到岛屿陆地繁殖和觅食。'''
见于近海及远洋海面,也到岛屿陆地繁殖和觅食。


== '''鸣声''' ==
== '''鸣声''' ==
'''在陆地上发出嘶哑的“ga ~~ ga ~ga”声和高频的哨音,飞行时很少发声。'''
在陆地上发出嘶哑的“ga ~~ ga ~ga”声和高频的哨音,飞行时很少发声。


== '''识别''' ==
== '''识别''' ==
'''小型深色海燕。通体深褐色,头部和颈部褐色较浅但灰色较浓。外侧初级飞羽的中部羽轴呈白色,外侧翅上覆羽羽缘颜色浅褐色,在翼上形成一条较为明显的翼带,尾叉交叉,不如白腰叉尾海燕、褐翅叉尾海燕和烟黑叉尾海燕的尾叉明显。虹膜深褐色,喙和脚黑色。'''
小型深色海燕。通体深褐色,头部和颈部褐色较浅但灰色较浓。外侧初级飞羽的中部羽轴呈白色,外侧翅上覆羽羽缘颜色浅褐色,在翼上形成一条较为明显的翼带,尾叉交叉,不如白腰叉尾海燕、褐翅叉尾海燕和烟黑叉尾海燕的尾叉明显。虹膜深褐色,喙和脚黑色。


== '''分布''' ==
== '''分布''' ==
'''繁殖于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东北部,冬季向西途经中国南海迁徙至北印度洋。在中国,候鸟偶见于山东、福建、广东和香港沿海,繁殖于黄海、东海和南海及附近岛屿。'''
繁殖于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东北部,冬季向西途经中国南海迁徙至北印度洋。在中国,候鸟偶见于山东、福建、广东和香港沿海,繁殖于黄海、东海和南海及附近岛屿。


== '''迁徙''' ==
== '''迁徙''' ==
第59行: 第59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5行: 第64行:
[[分类:鹱形目]]
[[分类:鹱形目]]
[[分类:海燕科]]
[[分类:海燕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4:49的最新版本

编号 130
中文名 黑叉尾海燕
英文名 Swinhoe's Storm Petrel
拉丁名 Hydrobates monorhi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NT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鹱形目
海燕科

体长

18~22cm

翼长

45~48cm

生境

见于近海及远洋海面,也到岛屿陆地繁殖和觅食。

鸣声

在陆地上发出嘶哑的“ga ~~ ga ~ga”声和高频的哨音,飞行时很少发声。

识别

小型深色海燕。通体深褐色,头部和颈部褐色较浅但灰色较浓。外侧初级飞羽的中部羽轴呈白色,外侧翅上覆羽羽缘颜色浅褐色,在翼上形成一条较为明显的翼带,尾叉交叉,不如白腰叉尾海燕、褐翅叉尾海燕和烟黑叉尾海燕的尾叉明显。虹膜深褐色,喙和脚黑色。

分布

繁殖于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东北部,冬季向西途经中国南海迁徙至北印度洋。在中国,候鸟偶见于山东、福建、广东和香港沿海,繁殖于黄海、东海和南海及附近岛屿。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