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订间差异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 |||
第34行: | 第34行: | ||
== 地区描述 == | == 地区描述 == | ||
隶属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阜蒙县大板镇,地处医巫闾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海棠山四季分明,是集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和民俗民风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圣地。[1]1683年,来自西藏的章嘉活佛率弟子来海棠山传佛,并在奇形怪状的天然花岗岩上雕刻佛像1149尊。目前保存完好的又267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摩崖造像群,被《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刊载的文章誉为中国东方“民族文化瑰宝”。 | 隶属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阜蒙县大板镇,地处医巫闾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海棠山四季分明,是集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和民俗民风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圣地。[1]1683年,来自西藏的章嘉活佛率弟子来海棠山传佛,并在奇形怪状的天然花岗岩上雕刻佛像1149尊。目前保存完好的又267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摩崖造像群,被《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刊载的文章誉为中国东方“民族文化瑰宝”。 | ||
== 地形地貌特征 == | == 地形地貌特征 == | ||
位于医巫闾山北端,属低山丘陵区,山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平均海拔500米,其中海棠山海拔715.5米,由太古界建平群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和部分花岗岩组成,山脊呈鳍状或常梁状。== 重要鸟类 == | 位于医巫闾山北端,属低山丘陵区,山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平均海拔500米,其中海棠山海拔715.5米,由太古界建平群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和部分花岗岩组成,山脊呈鳍状或常梁状。 | ||
鸟类13目35科172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白鹳]]、[[黑鹤]]、[[金雕]]、[[大鸭]]4种。== 重要植被 == | == 重要鸟类 == | ||
保护区内的以栎树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尚残存着不少400多年的油松,这种油松是抗气候旱化的一个生态型,内含着宝贵的基因资源,利用这一珍贵的物质资源对辽西北乃至中国西北部的生态建设意义重大。== 生态特征 == | 鸟类13目35科172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白鹳]]、[[黑鹤]]、[[金雕]]、[[大鸭]]4种。 | ||
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部,范围在东经121°41′15″—121°52′30″,北纬41°47'30″—42°00′00″之间。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气候上属于中国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温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上。保护区多年平均降水541.6mm。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受蒙古高原大陆季风的影响,全年6 级以上大风日数71.6天,8 级以上扬尘及沙尘暴天气达 21 天,均发生在3、4月份。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受季风气候影响差别较大,年降水量为450~ 5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 采取的保护措施 == | == 重要植被 == | ||
无== 管理机构 == | 保护区内的以栎树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尚残存着不少400多年的油松,这种油松是抗气候旱化的一个生态型,内含着宝贵的基因资源,利用这一珍贵的物质资源对辽西北乃至中国西北部的生态建设意义重大。 | ||
[[辽宁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 | == 生态特征 == | ||
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部,范围在东经121°41′15″—121°52′30″,北纬41°47'30″—42°00′00″之间。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气候上属于中国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温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上。保护区多年平均降水541.6mm。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受蒙古高原大陆季风的影响,全年6 级以上大风日数71.6天,8 级以上扬尘及沙尘暴天气达 21 天,均发生在3、4月份。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受季风气候影响差别较大,年降水量为450~ 5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 | |||
== 采取的保护措施 == | |||
无 | |||
== 管理机构 == | |||
[[辽宁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
== 参考文献 == | |||
(1)https://www.sogou.com/sie?hdq=sogou-site-a5912d5771cbddba-0000&query=%E6%B5%B7%E6%A3%A0%E5%B1%B1&ie=utf8 | (1)https://www.sogou.com/sie?hdq=sogou-site-a5912d5771cbddba-0000&query=%E6%B5%B7%E6%A3%A0%E5%B1%B1&ie=utf8 | ||
(2)https://fuxin.cncn.com/jingdian/haitangshan/profile | (2)https://fuxin.cncn.com/jingdian/haitangshan/profile | ||
[[分类:栖息地]] | [[分类:栖息地]] |
2023年9月16日 (六) 10:57的最新版本
保护区名称 | 辽宁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域 | 辽宁省阜新市 |
面积(公顷) | 11002.7 |
坐标 | 东经121°41′15″—121°52′30″,北纬41°47'30″—42°00′00″ |
海拔 | 715.5m |
主要保护对象 | 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 |
类型 | 森林生态 |
级别 | 国家级 |
始建时间 | 19861201 |
主管部门 | 林业 |
地区描述
隶属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阜蒙县大板镇,地处医巫闾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海棠山四季分明,是集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和民俗民风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圣地。[1]1683年,来自西藏的章嘉活佛率弟子来海棠山传佛,并在奇形怪状的天然花岗岩上雕刻佛像1149尊。目前保存完好的又267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摩崖造像群,被《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刊载的文章誉为中国东方“民族文化瑰宝”。
地形地貌特征
位于医巫闾山北端,属低山丘陵区,山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平均海拔500米,其中海棠山海拔715.5米,由太古界建平群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和部分花岗岩组成,山脊呈鳍状或常梁状。
重要鸟类
鸟类13目35科172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白鹳、黑鹤、金雕、大鸭4种。
重要植被
保护区内的以栎树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尚残存着不少400多年的油松,这种油松是抗气候旱化的一个生态型,内含着宝贵的基因资源,利用这一珍贵的物质资源对辽西北乃至中国西北部的生态建设意义重大。
生态特征
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部,范围在东经121°41′15″—121°52′30″,北纬41°47'30″—42°00′00″之间。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气候上属于中国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温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上。保护区多年平均降水541.6mm。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受蒙古高原大陆季风的影响,全年6 级以上大风日数71.6天,8 级以上扬尘及沙尘暴天气达 21 天,均发生在3、4月份。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受季风气候影响差别较大,年降水量为450~ 5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
采取的保护措施
无
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https://www.sogou.com/sie?hdq=sogou-site-a5912d5771cbddba-0000&query=%E6%B5%B7%E6%A3%A0%E5%B1%B1&ie=utf8 (2)https://fuxin.cncn.com/jingdian/haitangshan/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