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导入1个版本)
 
(没有差异)

2023年9月16日 (六) 11:00的最新版本

保护区名称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域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面积(公顷) 64297.0
坐标 东经103°46′14″—104°5′3″、北纬32°54′13″—33°19′57″
海拔 2000m-4000m
主要保护对象 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
类型 野生动物
级别 国家级
始建时间 19781215
主管部门 林业

地区描述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杠岭的东北侧。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地形地貌特征>>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区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千米。峰顶和两侧山峰基本终年积雪。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化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

重要鸟类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陆栖脊椎动物122种,其中鸟类93种,拥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一级有绿尾虹雉;二级有蓝马鸡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斑尾榛鸡雉鹑金雕等。

重要植被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藤本植物有38种,名贵中药有冬虫夏草、雪莲、雪茶、川贝母、天麻等。有74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有高等植物257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4种;低等植物400余种,其中藻类植物212种,首次在九寨沟发现的藻类达40余种。

生态特征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高原湿润气候。九寨沟春天气温较低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4月天气前有冻土及残雪;九寨夏天气温回升较快且稳定。平均气温在19—22℃,夜晚较凉宜备薄毛衣;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气温多在7—18℃,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后有冻土出现;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左右。中心地带的诺日朗,年均温7.3℃。九寨沟降雨少(年降雨量不足600毫米)而集中,7—8月是典型的雨季。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108个高山湖泊,它们大部分成群分布,面积大小不同,小的半亩,大的千亩以上。九寨沟有许多天池,其中最大的长达7千米,天池的四周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九寨沟大型瀑布有17处,为九寨沟诺日朗瀑布。保护区内最大的湖泊为长海子,它由此向南达7千米。

采取的保护措施

立足于坚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以近期2000—2005年、远期2006—2020年为规划年限,对整个景区在保护培育、核心景区、风景游赏、典型景观、建筑景观、游览设施、基础工程、居民社会调控、经济发展引导、土地利用协调等方面进行了规划,确定了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目标,即:“通过对九寨沟自然风景环境的科学、严格的保护培育,游赏路线的合理安排,游览设施的合理建设,居民的合理调控,达到保护—开发利用—管理三环节的良性循环。力争把九寨沟创建成为从风景质量、保护水平、管理水平、游赏组织到游览设施水平达到一流水准的世界著名的自然风景胜地。”同时,规划还对景区范围、性质和目标,景区的分区、结构和布局,景区容量、人口和生态原则等重要问题作了明确界定。在符合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我局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已完工的游客中心、景区栈道、生态厕所、诺日朗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及正在施工的蓝天停车场及附属工程、景区公路整治工程等一批在建项目,共投入基建经费约502594027.83元。在改善景区交通、通讯、保护生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管理机构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https://baike.baidu.com/item/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762684?fromtitle=九寨沟&fromid=122560&fr=aladdin#3_1 https://www.jiuzhai.com/about/scientific-research-protection 303四川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区描述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境内,属邛崃山脉,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动物和高山生态系统。保护区总面积为4.85万公顷,核心区面积1.6万公顷,缓冲区面积1.35万公顷,实验区面积1.9万公顷。由横断山脉中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即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和幺妹峰。2014年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称号。 地形地貌特征>> 四姑娘山地处我国地貌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于第二阶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大地构造属于我国大地地槽区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地貌分区属于川西高山高原区,高山峡谷亚区,大渡河中游高山峡谷地带。主要地貌类型有:干暖河谷(半干旱河谷)地貌、高山地貌、极高山地貌。区内山势陡峭,现代冰川发育。海拔在5000m以上的雪峰52座,终年积雪,发育有现代山岳冰川。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m,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四川第二高峰,横断山脉第三高峰。

重要鸟类

鸟类74种,隶属3目27科。四姑娘山地区有国家一级动物11种,其中鸟类有胡兀鹫斑尾榛鸡雉鹑绿尾虹雉4种。

重要植被

保护区地处我国地貌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第二级阶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横断山区东缘的高山峡谷区,地形地貌复杂,高差悬殊,气候和土壤垂直变化明显,自然植被从河谷到山顶,随海拔升高,垂直分布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高山灌丛、草甸,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植被带。这种比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具有典型的中国——喜马拉雅植被区的特点。本区以壳斗科植物为代表的高山硬叶常绿阔叶林,以松科为主形成的暗针叶林和亚高山常绿与落叶针叶混交林,以及以杨柳科、桦木科和胡颓子科植物为主构成的沟谷森林群落,代表了我国横断山东部过渡地带极高山地区的典型植被。 在四川植被分区中,四姑娘山区域属川西高山峡谷针叶林地带,植被依次有沙棘及稀疏灌丛等半干旱河谷植被、山地常绿针叶(暗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根据统计,高等植物120余科、约500余属,1200余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四川红杉、麦吊云杉、独叶草、桃儿七等4种。

生态特征

四姑娘山属亚热带气候。由于区内地形高差悬殊,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气候变化明显,从保护区西南角的沃日河谷到主峰顶,形成复杂的气候垂直带谱,呈现出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垂直分布的气候带谱。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为5.9℃,四姑娘山山顶平均气温为-17.1℃。无霜期78天。区内干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地域分配不均匀,年降雨量为931.5毫米。日照充足,日照百分率高达5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65小时。 四姑娘山地处深切割高山峡谷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貌、成土母质多样。保护区基带土壤为褐土类,依海拔高度不同,土壤分类包括:褐土类、棕壤类、暗棕壤类、灰化土类、亚高山草甸土类、高山草甸土类、高山寒漠土类。此外,保护区土壤还有石灰岩土类和沼泽土类零星分布。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岷山-横断山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中国西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研究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种群的进化分类与繁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四姑娘山是长江上游生态系统保存完好保护地之一,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还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四姑娘山森林覆盖率高达50%以上,生物资源和水资源极其丰富,为长江下游地区和四姑娘山周边地区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空间。四姑娘山潜在有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为人类生存环境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科研场所。

采取的保护措施

已建成人参果坪管护站、牛棚子管护站、老牛园子管护站、喇嘛寺管护站,配备望远镜、Gps、巡护服、帐篷设备及办公用品。木骡子管护站正在建设当中,开展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其中人参果坪管护站和喇嘛寺管护站还兼作防火检查站,配备有防火服、铁铲等部分防火设备。保护区建有无线呼叫集群系统,有3座差转台和30部对讲机。购有巡护车3辆(尼桑皮卡)。保护区核心区设置有界桩22个。保护区在双桥沟建设有车巡道33.8公里,长坪沟建设有车巡道6.5公里。目前,由于保护站建设不完善、护林防火设施缺乏、巡护道路建设不足等原因,保护站设施不能完全满足保护区的工作。 保护区建立的规章制度有7项: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于1998年经小金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处管理制度、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和草原防火管理制度、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消防制度、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监测和巡护制度、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处员工管理制度、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使保护区的管理和执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地方政府与主管部门以政府文件、通告等形式对保护区的有效管护范围、管理机构、管理权限进行了明确。管理范围中国有林和集体林已由阿坝州政府颁发了林权证,由保护区行使监督管理权。与周边乡镇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动植物保护机制和签定了联防公约,每年召开片区联系会。地方政府已决定在保护区成立公安分局和进驻森林武警,加强对保护区的安全保护力度,并通过广播、标语、宣传品等进行保护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保护区成立了专业扑火队,配备了专职、兼职护林人员进行日常巡护管理与执法,处理森林火险,查处毁林、偷猎案件等。

管理机构

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http://zhjq.sgns.cn/PromptDetail.html?channelCode=003004&scrollId=content (2)https://www.mbelement.com/institution/b94fba7670eeb44dce2a0d8eb790e9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