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订间差异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3年9月16日 (六) 11:04的最新版本
保护区名称 | 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域 | 湖南省郴州市 |
面积(公顷) | 10974.0 |
坐标 | 东经113°37′39″~113°50′08″,北纬25°54′02″~26°06′59″ |
海拔 | 2042.1m |
主要保护对象 | 森林及银杉、水鹿、黄腹角雉等珍稀动植物 |
类型 | 森林生态 |
级别 | 国家级 |
始建时间 | 19820403 |
主管部门 | 林业 |
地区描述
桂东八面山,别称湖南八面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桂东县,总面积10974公顷,核心区面积3137公顷,最低海拔860米,最高海拔2051米,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桂东八面山森林覆盖率为85.2%,以纵谷岭脊和横谷岭脊的中山地貌为主,气候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本区保存约4000公顷原始阔叶林,植被是罗霄山山地植被小区的代表。
地形地貌特征
八面山自然保护区是以纵谷岭脊和横谷岭脊为主的中山地貌为主,海拔1000米以上的有1600余座,最低海拔860米,最高海拔2051米。八面山气候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5.8℃,极端最高气温32.8℃,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5℃。无霜期240天-280天左右,年降水量1900毫米以上。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是本区三大成土母质母岩,森林土壤垂直带谱明显,海拔1300米以下为山地黄壤的主要分布区,海拔1300米至1800米以山地黄棕壤为主,海拔1800米以上为山地灌丛草甸土。
重要鸟类
鸟类生物群落组成具有亚热带森林鸟类特征。区内116种鸟类中有约70种食虫,占鸟类总数的60%,它们的食物对象主要是象甲、天牛、金龟甲、蝼蛄、鳞翅目的幼虫和卫生害虫蚊、蝇等。食虫鸟类中的棕头鸦雀、白颊噪鹛、暗绿绣眼鸟、大山雀等数量多、分布广,构成鸟类资源的主体之一。本区还处于候鸟的迁徙路线上,且是候鸟的停歇地。
重要植被
截至2013年,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共有217科,922属,2259种,其中种子植物178科834属2031种。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其中一级5种,即银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二级16种,即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香榧、樟树、闽楠、野大豆、花榈木、厚朴、凹叶厚朴、毛红椿、喜树、金荞麦、香果树、黄皮树、伞花木、榉树。另外还有49种兰科植物如独花兰、建兰等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裸子植物中的银杉、银杏、南方铁杉、杉木、福建柏、篦子三尖杉、穗花杉、南方红豆杉及榧树等都是第三纪孑遗成分。被子植物中的伯乐树、香果树、银鹊树、银钟花、青檀、伞花木、杜仲、野核桃及木兰科、金缕梅科、杨柳科、壳斗科、桑科植物等都是古老植物。特有种有银杏、三尖杉、银杉、福建柏、南方铁杉、伯乐树、杜仲、天师栗、喜树、腊梅、青钱柳、香果树、大血藤、银钟花、伞花木、紫茎等。单种科有杜仲科、伯乐树科、银杏科等。单型属有银杉属、银杏属、建柏属、青钱柳属、猫儿屎属、大血藤属、南天竹属、山桐子属、伯乐树属、伞花木属、喜树属、棣棠花属、香果树属、南酸枣属等23属。少型属有杉木属、穗花杉属、草珊瑚属、凌霄花属、银鹊树属、檫树属、雷公藤属、银钟花属等41属。这些科属在分类上孤立,形态上特殊。 本区有常绿树种383种,占全区树种总数的44.4%。木质藤本有140种,占全区木本植物总数的14.0%。乡土树种有120余种,占湖南省乡土树种总数的30%。
生态特征
由于强烈的地质运动, 八面山主峰八面悬崖峭壁,危石耸立,沟谷纵横,形成了鸡心石、金鸡叫天门、天宫神印、仙牛腾云、铜锣圈、小石林等极具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区内气候宜人,生态环境清闲幽雅,动植物资源丰富,各种古树名木、异兽珍禽、琪花瑶草充斥其间。春季,杜鹃花漫山遍野,相思鸟情满其间;夏季,山顶的柳叶箬草翠绿如茵,软如绿毯;秋季,红叶似火焰,尽显“层林尽染”的秀丽景象;冬季,玉树琼枝,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呈现一派粉妆玉砌的世界。穿行在峰峦幽谷之中,汪汪碧波与涓涓细流相通,溪依山流,山依溪转,地形各异,泉水不同,如瑶琴低诉,似鼓瑟齐鸣,若玉带飘荡。“山得水而活,水因山更幽”,多姿的水流给八面山以生命与活力。漫步其中,有“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喷香,万壑鸟鸣”的美妙意境。
采取的保护措施
保护区按功能分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区域,核心区为保护区的精华,包含了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和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等保护对象。核心区禁止人为活动,以使受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有一个不受人为干扰的自然生活环境,保护和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四周,是核心区和实验区这之间的缓冲地带,对核心区起保护和缓冲作用,以扩大和延伸被保护物种的生长和活动区域;实验区处于核心区、缓冲区外围,为保护区的经营区,是提供科研教学,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的地方。保护区是新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保护区以来,投入建设经费300多万元,改造修建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分站5个,在临近村庄和交通要道共设立固定宣传牌、指示牌36座,在核心区界线上埋设界桩近500个,维修公路35km;投入补偿偿资金100多万元,对核心区进行了补偿,使保护区的道路等基础建设得到有效改善,林农利益得到基本保障,有力地促进了保护区的健康发展。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保护区加强了科研监测工作,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科研监测活动。1999年,邀请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地质研究所的10多名专家、教授和林业局组织的考察队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考察;2003年又邀请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的有关专家、教授和保护区管理站的技术人员一道进入保护区进行了补充调查,增补了大型真菌和昆虫等考察内容。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对保护区内的珍稀树种和重点保护对象进行清查、建档。与中国科学院会同生态定位研究站、湖南林业科学院等单位一起完成了多个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配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植物资源调查。开展了珍稀保护树种的就地保存与迁地保存技术的研究。通过考察,基本掌握了保护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情况,为进一步保护、建设和利用好保护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健全了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立保护区管理局,下设管理站,具体负责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科研及开发,编制13人,同时聘用28名当地居民为保护区巡护员。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保护区后,区内实行禁伐,对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构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争取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保护区利用大小会议、广播电视、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主要路口制作固定标语标牌,同时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在提高农民认识的基础上,让农民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促进了社区共建,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三是健全了管理制度。出台了《保护区森林防火管理制度》,保护区建立完善了岗位责任制,使保护管理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四是加强综合治理。县委、县政府对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十分重视,多次组织工作队,对区内的资源保护工作进行综合整治,打击区内各类林业犯罪。多年来,保护区把森林防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广泛开展森防宣传,贯彻“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做到家喻户晓;认真落实森防工作责任制,县、乡、村层层签订森防工作责任状;局、乡、村各级都成立了义务扑火队,全区共成立扑火队24支500余人。保护区成立至今,未发生过森林火警、火灾。五是社区共管有新路。从1998年起,保护区不断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一手抓保护区管理,一手抓社区发展。累计投入各项资金200余万元,初步改善了社区群众的交通、通讯和生产、生活等条件,扶持发展了沼气用户80余户,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点11处,并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保护区管理与建设项目实施,增加区内群众的收入,融洽了社区群众的关系。 在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保护区自然资源优势,合理规划,适度开发生态旅游,是搞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并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保护区逐步规划开发了一些旅游景点和线路。每年游客人数达5000人次以上。
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 https://lyj.hu62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gov.cn/lyj/tslm_71206/slly/zrbhq/201512/t20151227_2587463.html (2) https://baike.sogou.com/v64888.htm?fromTitle=%E6%B9%96%E5%8D%97%E5%85%AB%E9%9D%A2%E5%B1%B1%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ch=frombaikevr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9%96%E5%8D%97%E5%85%AB%E9%9D%A2%E5%B1%B1%E5%9B%BD%E5%AE%B6%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 (4) https://www.baike.com/wikiid/5900969978114741933?view_id=3fyrbudr95g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