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光背地鸫: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 |||
第58行: | 第58行: |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3行: | 第64行: | ||
[[分类:雀形目]] | [[分类:雀形目]] | ||
[[分类:鸫科]] | [[分类:鸫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08:25的最新版本
编号 | 1175 |
中文名 | 喜山光背地鸫 |
英文名 | Himalayan Thrush |
拉丁名 | Zoothera salimalii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鸫科 |
体长
25~27cm
生境
繁殖期分布于海拔3200~3800m、地面植被丰富、混有阔叶树或杜鹃花的针叶林中,非繁殖期偏爱比较浓密的阔叶林,海拔有所降低。
分布
见于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绿春)也可能存在繁殖种群。
鸣声
鸣唱中几乎不包括沙哑的声音,更像鹛类的鸣唱,更富有音乐性,更为清晰。
识别
神秘的光背地鸫复合种下的成员,与光背地鸫和四川光背地鸫极易混淆。和光背地鸫的细微区别为上体偏棕色、脸部图纹略具不同、翼覆羽和初级飞羽间对比不甚明显、下喙基部色深、爪色浅、喙较长且两翼较短。和四川光背地鸫的区别为喙、两翼尤其是尾部均更短,额部至枕部无灰色,脸部图纹对比明显,耳羽细纹不甚均匀。
习性
比光背地钨更偏森林生境,但靠近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