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鹬: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60行: 第60行:




[[分类:物种]]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5行: 第66行:
[[分类:鸻形目]]
[[分类:鸻形目]]
[[分类:丘鹬科]]
[[分类:丘鹬科]]

2024年5月9日 (四) 07:43的最新版本

编号 355
中文名 丘鹬
英文名 Eurasian Woodcock
拉丁名 Scolopax rusticola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鸻形目
丘鹬科

体长

33~38cm

生境

繁殖期栖息于阴暗潮湿的阔叶林和混交林中,有时也见于林间沼泽、湿草地和林缘灌丛地带。迁徙期和冬季也见于山坡灌丛、小溪和农田。

鸣声

占域飞行时雄鸟发出“oo~oort”的嘟哝声,紧接着发出具爆破音的尖叫。

识别

大型而丰满的鹬。跗跖短,喙长而直。和沙锥的区别在于体型更大、顶冠和枕部具横斑。起飞时振翅嗖嗖作响。占域飞行缓慢,于树冠高度起飞时喙向下。飞行姿态笨重,两翼较宽。

分布

繁殖于古北界,越冬于东南亚。在中国,繁殖期少见于黑龙江北部、吉林、新疆西北部、四川及甘肃南部。迁徙经全国各地,越冬于长江以南地区。

丘鹬分布图

习性

夜行性的森林鸟类。白天隐蔽,伏于地面,夜晚飞至开阔地觅食。

迁徙

部分迁徙大多数是迁徙性的。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和一些西俄罗斯的鸟类在西欧、南欧和北非越冬;英国和法国的繁殖鸟主要是留鸟。亚洲的繁殖鸟在伊拉克、伊朗、阿塞拜疆和印度越冬,通过印度支那地区到中国东南部,偶尔南至文莱;在吕宋岛(菲律宾北部)的记录可能需要重新确认。秋季迁徙的时间与霜冻的开始(10月至11月)相关;返回繁殖地的时间是在3月至5月中旬,也与气温密切相关。至少在某些地区,雌鸟先迁徙。幼鸟和父母鸟通常会返回到先前的筑巢区域。它们进行夜间迁徙。(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6)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