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松雀鹰:修订间差异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第64行: | 第64行: |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9行: | 第70行: | ||
[[分类:鹰形目]] | [[分类:鹰形目]] | ||
[[分类:鹰科]] | [[分类:鹰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09:23的最新版本
编号 | 234 |
中文名 | 日本松雀鹰 |
英文名 | Japanese Sparrowhawk |
拉丁名 | Accipiter gulari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二级 |
CITES | - |
目 | 鹰形目 |
科 | 鹰科 |
体长
23~30cm
翼长
46~58 cm
生境
喜低海拔森林与旷野交界的浅山疏林地带,觅食于开阔地。
鸣声
发出尖细的“啾—啾啾啾啾啾”的降调叫声,似松雀鹰。
识别
小型猛禽。为国内全体鹰科猛禽中体形最娇小的一个种类。本种飞行时可见翼指5枚,羽色雌雄幼均不同。成年雄性头部与背色发灰,眼与亚成鸟及雌鸟的黄色虹膜不同呈现深红色或深橘色,胸腹可见大片红褐色淡色块,其中隐约可见模糊的横纹,喉白、有不明显的喉中线。成年雌鸟背褐色,胸腹由清晰横纹组成,似雀鹰,但隐约有喉中线。未成鸟喉白,有明显的细喉中线,胸部纵纹,腹部点状斑,胁部横纹,似松雀鹰,但翅后缘更平直,喉中线也更弱,翼指亦常常看来比较细。由于体形较小的原因,本种眼部占头部比例相对别的鹰种较大。飞行时有些个体的中央尾羽会出现内凹。停落状态下,可见本种嘴腿均细弱,脚杆长,中趾特长,翼尖长达尾羽1/2处,不似松雀鹰长至1/3处。
分布
繁殖于古北界东部,越冬于东南亚、菲律宾和大巽他群岛。在中国,gularis亚种繁殖于东北各省,可能在阿尔泰山脉也有繁殖,冬季迁至东南部北纬32°以南越冬。不罕见。
习性
本种飞行气质独特,振翅急促有力似鸠鸽,借此可与雀鹰等同属猛禽区分。有时飞行时还伴随尖锐的鸣叫。常在空中挑衅其他猛禽。通常单独活动于山区森林中,迁徙时经过平原地区,偶尔可观察其形成两三只的小群,城市园林中有时也可观察到该种活动。飞行迅速,捕食技巧突出,常在密林中捕食如山雀、莺类等林鸟,亦捕捉其他小型鸟类及蜥蜴、鼠类等。
迁徙
洲内迁徙主要是迁徙性的,尽管在台湾和南琉球群岛是定居性的;少量鸟类在繁殖地的冬季逗留,包括日本中部和南部以及中国东南部。从中国南部到印度支那、马来半岛、菲律宾、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和北苏拉威西有冬季候鸟;在缅甸有有限数量的迁徙;在巴厘岛有记录显示有相当数量的迁徙,1989年10月初至11月初期间记录到7835只鸟。在日本,鸟类主要出现在4月至9月间;在西伯利亚可能从5月至9月或10月初。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