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膀鸭:修订间差异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59行: | 第59行: |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4行: | 第65行: | ||
[[分类:雁形目]] | [[分类:雁形目]] | ||
[[分类:鸭科]] | [[分类:鸭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3:54的最新版本
编号 | 28 |
中文名 | 赤膀鸭 |
英文名 | Gadwall |
拉丁名 | Mareca streper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雁形目 |
科 | 鸭科 |
体长
45~57cm
翼长
78~95cm
生境
繁殖期喜多植被的河口沼泽湿地(淡水或半咸水湿地皆可),喜栖息于高而茂密的挺水植物间,非繁殖期也活动于沿海地带,常至稻田觅食。
鸣声
不常鸣叫,冬季发出“嘎嘎嘎嘎”的叫声。
识别
中型的灰色鸭。雄鸟喙黑、头棕、尾黑,次级飞羽具白斑,跗跖橙色。比绿头鸭稍小,喙稍细。雌鸟似绿头鸭雌鸟但头较扁,喙侧橙色,腹部和次级飞羽白色。比绿头鸭小、比赤颈鸭略大的中型鸭。体型较绿头鸭苗条,头圆,额头高。喙较赤颈鸭细长。飞翔时白色的翼镜明显。繁殖羽:在浮水鸭中,换羽开始得特别早。到达越冬地时已换好繁殖羽。羽色较其他浮水鸭雄性朴素,是以灰色为主的沉闷配色。头部为沾褐色的灰色,有芝麻大小的黑褐色斑。头顶褐色感更强。喙纯黑色,不似雌性幼鸟具橙色部分。三级飞羽灰色,比雌性、幼鸟更长、更尖,略下垂。覆羽的砖红色区域比雌性、幼鸟更宽。头部花纹有个体差异,有的个体头顶、颈部褐色更深,颈和胸部分界处形成白色颈环;有的个体头部上半部暗色,其他部分淡色,形成强烈对比(北美洲多见);另有部分个体全身灰色,无颜色对比(欧洲多见)。这些个体在日本均能见到。观察时需注意,头部颜色和花纹随光线而变化。蚀羽:喙和雌性、稚羽相同,除了上边以外都为橙色。和雌性非繁殖羽相比:覆羽的砖红色区域范围更广,雌性范围更小甚至没有。肩羽的羽缘和斑比雌性更不明显,上体羽色整体偏暗。三级飞羽比雌性色淡,更发灰。和雄性稚羽相比:覆羽的砖红色区域更广,雄性稚羽很少。胸部斑点更宽大,不似稚羽具规则排列的小斑。胁部最上面的羽毛更宽,轮廓更圆,不似稚羽呈V字形。三级飞羽发灰,稚羽发褐且更短。蚀羽→繁殖羽:和稚羽→第一次繁殖羽相比:除覆羽的砖红色部分更多。胁部最上面残留的蚀羽较宽且圆,不似稚羽呈V字形。重要的识别点在于三级飞羽更长,偏灰色,而非褐色。稚羽到第一次繁殖羽换羽时,腹部常残留具细小斑点的稚羽。稚羽:和成鸟相比:从胸到腹整齐密布稚羽特有的小斑点。胁羽较成鸟小,最上列羽毛呈V字形。和雌性稚羽相比:覆羽的砖红色区域更明显。但也有个体不明显,需注意。雌性稚羽多不具砖红色区域,即使有也很少。背、肩羽羽缘窄而不明显,比雌性稚羽更暗色,除胸部外,整体更偏橙褐色。稚羽→第一次繁殖羽:和蚀羽→繁殖羽的区别参见雄性蚀羽→繁殖羽项。繁殖羽:和雌性非繁殖羽的区别:三级飞羽差别最大,在黑褐色的底色上有橙褐色的斑。肩羽、胁羽具明显的淡橙褐色羽缘和羽轴,整体色调比非繁殖羽明亮。非繁殖羽:和雌性繁殖羽的区别见雌性繁殖羽项,和雌性稚羽的区别见雌性稚羽项。稚羽:和雌性非繁殖羽的区别,参见雄性稚羽中和成鸟的识别部分。喙颜色均匀,质感光滑。早期时,橙色部分不似成鸟具小黑斑。和雄性稚羽的区别,参见雄性稚羽项。
分布
全北界至印度北部和中国南部。温带地区繁殖,南方越冬。不常见的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的东北和新疆西部。在中国,全国性常见。繁殖于东北北部及新疆西部,越冬于西藏南部、云南、贵州、四川、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和海南;迁徙时经过新疆、青海、内蒙古和华北地区。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
-
拍摄者:大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