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头雀鹛: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11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 ==
== '''''' ==
'''SpectacledFulvettaLC'''
SpectacledFulvettaLC


== '''体长''' ==
== '''体长''' ==
'''10~13cm'''
10~13cm


== '''生境''' ==
== '''生境''' ==
'''出没于中高海拔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山地灌丛,也见于农田和和村落周围的灌丛。'''
出没于中高海拔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山地灌丛,也见于农田和和村落周围的灌丛。


== '''鸣声''' ==
== '''鸣声''' ==
'''似山雀的“tze~tze”声,伴随一连串的“te~te~te”颤音。'''
似山雀的“tze~tze”声,伴随一连串的“te~te~te”颤音。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褐色雀鹛。顶冠棕色并具延至枕部的黑色侧冠纹。眉纹色浅而不甚清晰,暗黑色眼先与白色眼圈形成对比,喉部偏白色并具模糊纵纹。下体余部酒红色,腹部中央偏白色。上体灰褐色渐变为腰部偏红色。翼覆羽羽缘赤褐色,初级飞羽羽缘浅灰色形成浅色翼斑,尾部褐色。sordidior亚种顶冠略淡且偏褐色,侧冠纹较黑。虹膜褐色。'''
中型褐色雀鹛。顶冠棕色并具延至枕部的黑色侧冠纹。眉纹色浅而不甚清晰,暗黑色眼先与白色眼圈形成对比,喉部偏白色并具模糊纵纹。下体余部酒红色,腹部中央偏白色。上体灰褐色渐变为腰部偏红色。翼覆羽羽缘赤褐色,初级飞羽羽缘浅灰色形成浅色翼斑,尾部褐色。sordidior亚种顶冠略淡且偏褐色,侧冠纹较黑。虹膜褐色。


== '''分布''' ==
== '''分布''' ==
'''中国特有种。为不常见至地区性常见留鸟,指名亚种见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和四川,sordidior亚种见于云南西部、中部、北部和四川西南部以及贵州西部。'''
中国特有种。为不常见至地区性常见留鸟,指名亚种见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和四川,sordidior亚种见于云南西部、中部、北部和四川西南部以及贵州西部。


== '''迁徙''' ==
== '''迁徙''' ==
第59行: 第59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5行: 第64行:
[[分类:雀形目]]
[[分类:雀形目]]
[[分类:莺鹛科]]
[[分类:莺鹛科]]

2024年5月9日 (四) 09:43的最新版本

编号 1087
中文名 棕头雀鹛
英文名 Spectacled Fulvetta
拉丁名 Fulvetta ruficapilla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莺鹛科

'

SpectacledFulvettaLC

体长

10~13cm

生境

出没于中高海拔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山地灌丛,也见于农田和和村落周围的灌丛。

鸣声

似山雀的“tze~tze”声,伴随一连串的“te~te~te”颤音。

识别

中型褐色雀鹛。顶冠棕色并具延至枕部的黑色侧冠纹。眉纹色浅而不甚清晰,暗黑色眼先与白色眼圈形成对比,喉部偏白色并具模糊纵纹。下体余部酒红色,腹部中央偏白色。上体灰褐色渐变为腰部偏红色。翼覆羽羽缘赤褐色,初级飞羽羽缘浅灰色形成浅色翼斑,尾部褐色。sordidior亚种顶冠略淡且偏褐色,侧冠纹较黑。虹膜褐色。

分布

中国特有种。为不常见至地区性常见留鸟,指名亚种见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和四川,sordidior亚种见于云南西部、中部、北部和四川西南部以及贵州西部。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