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鹬: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13个中间版本)
第28行: 第28行:
|丘鹬科
|丘鹬科
|}
|}
[[文件:刘芸洁-林鹬-1.jpg|缩略图|拍摄者:刘芸洁]]


== '''体长''' ==
== '''体长''' ==
'''19~23cm'''
19~23cm


== '''翼长''' ==
== '''翼长''' ==
'''54~57cm'''
54~57cm


== '''生境''' ==
== '''生境''' ==
'''繁殖于针叶林附近的沼泽或多灌木的开阔地。迁徙时偏好内陆湿地,常活动于稻田、池塘、沼泽、盐田,也至草地和耕地,甚少至潮间带。'''
繁殖于针叶林附近的沼泽或多灌木的开阔地。迁徙时偏好内陆湿地,常活动于稻田、池塘、沼泽、盐田,也至草地和耕地,甚少至潮间带。


== '''鸣声''' ==
== '''鸣声''' ==
'''雄鸟在繁殖地炫耀飞行时发出响亮的“利哦、利哦、利哦”声,不断重复; 惊飞时发出急促、尖锐的 “weef~weef~weef” 声。'''
雄鸟在繁殖地炫耀飞行时发出响亮的“利哦、利哦、利哦”声,不断重复; 惊飞时发出急促、尖锐的 “weef~weef~weef” 声。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纤细的褐灰色鹬。腹部和臀部偏白色,腰部白色。上体灰褐色并具斑点,白色眉纹长,尾部白色并具褐色横斑。飞行时可见尾部横斑、白色腰部和翼下、无翼斑且跗跖伸出尾端。与白腰草鹬的区别在于跗跖更长且更黄、翼下色浅、眉纹长、外形纤细。'''
中型、纤细的褐灰色鹬。腹部和臀部偏白色,腰部白色。上体灰褐色并具斑点,白色眉纹长,尾部白色并具褐色横斑。飞行时可见尾部横斑、白色腰部和翼下、无翼斑且跗跖伸出尾端。与白腰草鹬的区别在于跗跖更长且更黄、翼下色浅、眉纹长、外形纤细。


== '''分布''' ==
== '''分布''' ==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在中国,繁殖于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全境,越冬于海南、台湾、广东和香港,偶见于河北和东部沿海。'''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在中国,繁殖于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全境,越冬于海南、台湾、广东和香港,偶见于河北和东部沿海。
[[文件:GROMS-林鹬-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林鹬-1.jpg|缩略图|林鹬分布图]]


== '''习性''' ==
== '''习性''' ==
'''喜沿海泥泞生境,但也出现在内陆高至海拔750m的稻田和淡水沼泽。通常集松散小群,多达20余只,有时也与其他涉禽混群。'''
喜沿海泥泞生境,但也出现在内陆高至海拔750m的稻田和淡水沼泽。通常集松散小群,多达20余只,有时也与其他涉禽混群。


== '''迁徙''' ==
== '''迁徙''' ==
'''洲际迁徙
洲际迁徙迁徙性鸟类。许多鸟类迁徙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少数迁徙到澳大利亚。在迁徙过程中,欧洲西部稀少,特别是在五月的北向迁徙期间,更常见的是在八月至九月中旬。迁徙途经欧洲和中东,主要沿着陆地广阔的南至南西方向迁徙;在英国和爱尔兰稀少;许多在地中海北部逗留,尤其是在法国(卡马尔格)和意大利,之后它们飞越撒哈拉,主要朝西南方向飞往西非;在通过乍得期间较为常见。春季迁徙可能更向东,中途会有短暂停歇。在东非和南非越冬的鸟类来自前苏联;在印度越冬的鸟类来自于西伯利亚的秋明和科尔马之间的繁殖区。许多东西伯利亚的繁殖者会通过南乌苏里地、日本、韩国、台湾、中国东部和香港到达东南亚的越冬地区,只有一小部分继续前往澳大利亚,主要在西北部,也有些鸟类会经过中国北部和西藏。春季,大量的鸟类会经过西部阿留申群岛。(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主编),1996)
迁徙性鸟类。许多鸟类迁徙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少数迁徙到澳大利亚。在迁徙过程中,欧洲西部稀少,特别是在五月的北向迁徙期间,更常见的是在八月至九月中旬。迁徙途经欧洲和中东,主要沿着陆地广阔的南至南西方向迁徙;在英国和爱尔兰稀少;许多在地中海北部逗留,尤其是在法国(卡马尔格)和意大利,之后它们飞越撒哈拉,主要朝西南方向飞往西非;在通过乍得期间较为常见。春季迁徙可能更向东,中途会有短暂停歇。在东非和南非越冬的鸟类来自前苏联;在印度越冬的鸟类来自于西伯利亚的秋明和科尔马之间的繁殖区。许多东西伯利亚的繁殖者会通过南乌苏里地、日本、韩国、台湾、中国东部和香港到达东南亚的越冬地区,只有一小部分继续前往澳大利亚,主要在西北部,也有些鸟类会经过中国北部和西藏。春季,大量的鸟类会经过西部阿留申群岛。(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主编),1996)'''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 '''相关照片''' ==
== '''相关照片''' ==
{{PackedGallery|images=刘洁芸-林鹬-1.jpg;拍摄者:刘洁芸}}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第66行: 第65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72行: 第70行:
[[分类:鸻形目]]
[[分类:鸻形目]]
[[分类:丘鹬科]]
[[分类:丘鹬科]]

2024年5月9日 (四) 09:34的最新版本

编号 373
中文名 林鹬
英文名 Wood Sandpiper
拉丁名 Tringa glareola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鸻形目
丘鹬科

体长

19~23cm

翼长

54~57cm

生境

繁殖于针叶林附近的沼泽或多灌木的开阔地。迁徙时偏好内陆湿地,常活动于稻田、池塘、沼泽、盐田,也至草地和耕地,甚少至潮间带。

鸣声

雄鸟在繁殖地炫耀飞行时发出响亮的“利哦、利哦、利哦”声,不断重复; 惊飞时发出急促、尖锐的 “weef~weef~weef” 声。

识别

中型、纤细的褐灰色鹬。腹部和臀部偏白色,腰部白色。上体灰褐色并具斑点,白色眉纹长,尾部白色并具褐色横斑。飞行时可见尾部横斑、白色腰部和翼下、无翼斑且跗跖伸出尾端。与白腰草鹬的区别在于跗跖更长且更黄、翼下色浅、眉纹长、外形纤细。

分布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在中国,繁殖于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全境,越冬于海南、台湾、广东和香港,偶见于河北和东部沿海。

林鹬分布图

习性

喜沿海泥泞生境,但也出现在内陆高至海拔750m的稻田和淡水沼泽。通常集松散小群,多达20余只,有时也与其他涉禽混群。

迁徙

洲际迁徙迁徙性鸟类。许多鸟类迁徙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少数迁徙到澳大利亚。在迁徙过程中,欧洲西部稀少,特别是在五月的北向迁徙期间,更常见的是在八月至九月中旬。迁徙途经欧洲和中东,主要沿着陆地广阔的南至南西方向迁徙;在英国和爱尔兰稀少;许多在地中海北部逗留,尤其是在法国(卡马尔格)和意大利,之后它们飞越撒哈拉,主要朝西南方向飞往西非;在通过乍得期间较为常见。春季迁徙可能更向东,中途会有短暂停歇。在东非和南非越冬的鸟类来自前苏联;在印度越冬的鸟类来自于西伯利亚的秋明和科尔马之间的繁殖区。许多东西伯利亚的繁殖者会通过南乌苏里地、日本、韩国、台湾、中国东部和香港到达东南亚的越冬地区,只有一小部分继续前往澳大利亚,主要在西北部,也有些鸟类会经过中国北部和西藏。春季,大量的鸟类会经过西部阿留申群岛。(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主编),1996)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