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鹭: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第28行: 第28行:
|鹭科
|鹭科
|}
|}
[[文件:大篩子-池鹭-5.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池鹭-4.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池鹭-3.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池鹭-2.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池鹭-1.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刘芸洁-池鹭-1.jpg|缩略图|拍摄者:刘芸洁]]
[[文件:大篩子-池鹭-1.MP4|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 '''体长''' ==
== '''体长''' ==
'''42~52cm'''
42~52cm


== '''翼长''' ==
== '''翼长''' ==
'''79~90 cm'''
79~90 cm


== '''生境''' ==
== '''生境''' ==
'''适应各种湿地环境。'''
适应各种湿地环境。


== '''鸣声''' ==
== '''鸣声''' ==
'''单调的 “woa-woa”声。'''
单调的 “woa-woa”声。


== '''识别''' ==
== '''识别''' ==
'''较小、两翼白色、体具褐色纵纹的鹭。繁殖羽头、颈深栗色,胸部红褐色。冬羽站立时可见褐色纵纹,飞行时体白而背部深褐色。'''
较小、两翼白色、体具褐色纵纹的鹭。繁殖羽头、颈深栗色,胸部红褐色。冬羽站立时可见褐色纵纹,飞行时体白而背部深褐色。


== '''分布''' ==
== '''分布''' ==
'''繁殖于孟加拉国至中国和东南亚,越冬至马来半岛、中南半岛和大巽他群岛,迷鸟至日本。在中国,除东北北部和青藏高原外,几乎遍及全国,在东部非常常见,西部偶见或罕见,越冬于长江以南地区。'''
繁殖于孟加拉国至中国和东南亚,越冬至马来半岛、中南半岛和大巽他群岛,迷鸟至日本。在中国,除东北北部和青藏高原外,几乎遍及全国,在东部非常常见,西部偶见或罕见,越冬于长江以南地区。
[[文件:GROMS-爪哇池鹭-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爪哇池鹭-1.jpg|缩略图|池鹭分布图]]
[[文件:GROMS-池鹭-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池鹭-1.jpg|缩略图|池鹭分布图]]


== '''习性''' ==
== '''习性''' ==
'''栖于稻田和其他涨水地区,单独或集分散小群觅食。晚间三两成群飞回夜栖地,飞行时振翅缓慢,翼显短。与其他水鸟混群营巢。'''
栖于稻田和其他涨水地区,单独或集分散小群觅食。晚间三两成群飞回夜栖地,飞行时振翅缓慢,翼显短。与其他水鸟混群营巢。


== '''迁徙''' ==
== '''迁徙''' ==
'''部分迁徙
部分迁徙印度的鸟类定居,有一些局部迁移。北方种群进行迁徙:中国的鸟类在9月/10月离开繁殖地,3月/4月返回;在马来半岛9月至4月出现,婆罗洲9月至2月出现。偶尔出现在台湾;作为迁徙候鸟出现在苏联和韩国;1973年秋天在挪威发现了一只成年鸟。(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2)
印度的鸟类定居,有一些局部迁移。北方种群进行迁徙:中国的鸟类在9月/10月离开繁殖地,3月/4月返回;在马来半岛9月至4月出现,婆罗洲9月至2月出现。偶尔出现在台湾;作为迁徙候鸟出现在苏联和韩国;1973年秋天在挪威发现了一只成年鸟。(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2)'''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 '''相关照片''' ==
== '''相关照片''' ==
{{PackedGallery|images=大篩子-池鹭-5.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池鹭-4.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池鹭-3.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池鹭-2.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池鹭-1.jpg;拍摄者:大篩子,刘洁芸-池鹭-1.jpg;拍摄者:刘洁芸,大篩子-池鹭-1.MP4;拍摄者:大篩子}}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第73行: 第66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79行: 第71行:
[[分类:鹈形目]]
[[分类:鹈形目]]
[[分类:鹭科]]
[[分类:鹭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0:00的最新版本

编号 178
中文名 池鹭
英文名 Chinese Pond Heron
拉丁名 Ardeola bacch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鹈形目
鹭科

体长

42~52cm

翼长

79~90 cm

生境

适应各种湿地环境。

鸣声

单调的 “woa-woa”声。

识别

较小、两翼白色、体具褐色纵纹的鹭。繁殖羽头、颈深栗色,胸部红褐色。冬羽站立时可见褐色纵纹,飞行时体白而背部深褐色。

分布

繁殖于孟加拉国至中国和东南亚,越冬至马来半岛、中南半岛和大巽他群岛,迷鸟至日本。在中国,除东北北部和青藏高原外,几乎遍及全国,在东部非常常见,西部偶见或罕见,越冬于长江以南地区。

池鹭分布图
池鹭分布图

习性

栖于稻田和其他涨水地区,单独或集分散小群觅食。晚间三两成群飞回夜栖地,飞行时振翅缓慢,翼显短。与其他水鸟混群营巢。

迁徙

部分迁徙印度的鸟类定居,有一些局部迁移。北方种群进行迁徙:中国的鸟类在9月/10月离开繁殖地,3月/4月返回;在马来半岛9月至4月出现,婆罗洲9月至2月出现。偶尔出现在台湾;作为迁徙候鸟出现在苏联和韩国;1973年秋天在挪威发现了一只成年鸟。(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2)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