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咬鹃: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导入1个版本)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35~38cm'''
35~38cm


== '''生境''' ==
== '''生境''' ==
'''活动于较原始的高山亚热带山地森林、温带常绿阔叶林,通常有竹林和藤本植物。通常在海拔1500~3200m活动,偶尔下降到海拔300m。'''
活动于较原始的高山亚热带山地森林、温带常绿阔叶林,通常有竹林和藤本植物。通常在海拔1500~3200m活动,偶尔下降到海拔300m。


== '''鸣声''' ==
== '''鸣声''' ==
'''连续且急促的“guoguoguoguo”声,音量逐渐上升。'''
连续且急促的“guoguoguoguo”声,音量逐渐上升。


== '''识别''' ==
== '''识别''' ==
'''大型绯红色和栗色咬鹃。雄鸟头部、上胸、上体和中央尾羽均为栗褐色,两翼偏黑色,初级飞羽羽缘白色,额部和顶冠红色,下胸至尾下覆羽均为粉红色。外侧尾下覆羽绯红色。眼周裸露皮肤蓝色。雌鸟似雄鸟,但体羽深色部位较灰暗,浅色部位为樱草黄色而非粉色。喙粉色。'''
大型绯红色和栗色咬鹃。雄鸟头部、上胸、上体和中央尾羽均为栗褐色,两翼偏黑色,初级飞羽羽缘白色,额部和顶冠红色,下胸至尾下覆羽均为粉红色。外侧尾下覆羽绯红色。眼周裸露皮肤蓝色。雌鸟似雄鸟,但体羽深色部位较灰暗,浅色部位为樱草黄色而非粉色。喙粉色。


== '''分布''' ==
== '''分布''' ==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印度东北部,缅甸东北部和越南东北部。在中国为云南西部和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海拔1600 ~ 3000 m地区的罕见留鸟。可能亦见于云南东南部的金屏地区,为越南西北部番西邦种群的一部分。'''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印度东北部,缅甸东北部和越南东北部。在中国为云南西部和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海拔1600 ~ 3000 m地区的罕见留鸟。可能亦见于云南东南部的金屏地区,为越南西北部番西邦种群的一部分。


== '''迁徙''' ==
== '''迁徙''' ==
第56行: 第56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2行: 第61行:
[[分类:咬鹃目]]
[[分类:咬鹃目]]
[[分类:咬鹃科]]
[[分类:咬鹃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3:01的最新版本

编号 548
中文名 红腹咬鹃
英文名 Ward's Trogon
拉丁名 Harpactes wardi
IUCN红色名录等级 NT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二级
CITES -
咬鹃目
咬鹃科

体长

35~38cm

生境

活动于较原始的高山亚热带山地森林、温带常绿阔叶林,通常有竹林和藤本植物。通常在海拔1500~3200m活动,偶尔下降到海拔300m。

鸣声

连续且急促的“guoguoguoguo”声,音量逐渐上升。

识别

大型绯红色和栗色咬鹃。雄鸟头部、上胸、上体和中央尾羽均为栗褐色,两翼偏黑色,初级飞羽羽缘白色,额部和顶冠红色,下胸至尾下覆羽均为粉红色。外侧尾下覆羽绯红色。眼周裸露皮肤蓝色。雌鸟似雄鸟,但体羽深色部位较灰暗,浅色部位为樱草黄色而非粉色。喙粉色。

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印度东北部,缅甸东北部和越南东北部。在中国为云南西部和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海拔1600 ~ 3000 m地区的罕见留鸟。可能亦见于云南东南部的金屏地区,为越南西北部番西邦种群的一部分。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