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杓鹬: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9个中间版本) | |||
第28行: | 第28行: | ||
|丘鹬科 | |丘鹬科 | ||
|} | |} | ||
== '''体长''' == | == '''体长''' == | ||
40~46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多活动于沿海滩涂、堤岸、河口、沼泽等湿地生境,也至草地、耕地觅食。 | |||
== '''鸣声''' == | == '''鸣声''' == | ||
连续高昂的一连串“滴滴滴滴滴”叫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较小的杓鹬。具浅色眉纹和黑色顶冠纹,喙长而下弯。似白腰杓鹬,但体型要小得多,喙也更短。较常见的variegatus亚种腰部偏褐色,但一些个体的腰部和翼下为白色,似指名亚种。 | |||
== '''分布''' == | == '''分布''' == | ||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大部地区,尤其是华东和华南沿海河口地带,少数个体越冬于台湾和广东。N.p.phaeopus迁徙经新疆和西藏,为不常见旅鸟;N.p.variegatus迁徙时见于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为地方性常见旅鸟,沿海各地亦有少量度夏种群;没有白腰的N.p.hudsonicus迁徙季节少量出现于东部沿海,一些著者认为其为一独立物种Numeniushudsonicus。 | |||
[[文件:GROMS-中杓鹬-1.jpg|缩略图]] | [[文件:GROMS-中杓鹬-1.jpg|缩略图|中杓鹬分布图]]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5行: | 第50行: | ||
== '''相关照片''' == | == '''相关照片''' == | ||
{{PackedGallery|images=王建民-中杓鹬-1.JPG;拍摄者:王建民,王建民-中杓鹬-2.JPG;拍摄者:王建民,阿池-中杓鹬-1.JPG;拍摄者:阿池,阿池-中杓鹬-2.JPG;拍摄者:阿池,阿池-中杓鹬-3.JPG;拍摄者:阿池,}} | |||
== '''相关视频''' == | == '''相关视频''' == | ||
第62行: | 第58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8行: | 第63行: | ||
[[分类:鸻形目]] | [[分类:鸻形目]] | ||
[[分类:丘鹬科]] | [[分类:丘鹬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07:51的最新版本
编号 | 325 |
中文名 | 中杓鹬 |
英文名 | Eurasian Whimbrel |
拉丁名 | Numenius phaeopu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鸻形目 |
科 | 丘鹬科 |
体长
40~46cm
生境
多活动于沿海滩涂、堤岸、河口、沼泽等湿地生境,也至草地、耕地觅食。
鸣声
连续高昂的一连串“滴滴滴滴滴”叫声。
识别
较小的杓鹬。具浅色眉纹和黑色顶冠纹,喙长而下弯。似白腰杓鹬,但体型要小得多,喙也更短。较常见的variegatus亚种腰部偏褐色,但一些个体的腰部和翼下为白色,似指名亚种。
分布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大部地区,尤其是华东和华南沿海河口地带,少数个体越冬于台湾和广东。N.p.phaeopus迁徙经新疆和西藏,为不常见旅鸟;N.p.variegatus迁徙时见于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为地方性常见旅鸟,沿海各地亦有少量度夏种群;没有白腰的N.p.hudsonicus迁徙季节少量出现于东部沿海,一些著者认为其为一独立物种Numeniushudsonicus。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阿池
-
拍摄者:阿池
-
拍摄者:阿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