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隼: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11个中间版本)
第28行: 第28行:
|隼科
|隼科
|}
|}
[[文件:大篩子-猎隼-8.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9.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1.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2.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3.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7.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6.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4.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5.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10.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11.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13.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12.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15.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猎隼-14.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 '''体长''' ==
== '''体长''' ==
'''42~60cm'''
42~60cm


== '''翼长''' ==
== '''翼长''' ==
'''106~129cm'''
106~129cm


== '''生境''' ==
== '''生境''' ==
'''常栖息于开阔的山脚平原、荒野、农田耕地等生境,尤喜在少树而多石的山丘、旷野地带活动。'''
常栖息于开阔的山脚平原、荒野、农田耕地等生境,尤喜在少树而多石的山丘、旷野地带活动。


== '''鸣声''' ==
== '''鸣声''' ==
'''偶尔发出连续而响亮的“qi qi qi gi”声。'''
偶尔发出连续而响亮的“qi qi qi gi”声。


== '''识别''' ==
== '''识别''' ==
'''大型、胸部厚实的浅色隼。枕部偏白色,顶冠浅褐色。头部色彩对比不甚明显,眼下具不明显黑色髭纹,眉纹白色。尾部具狭窄白色羽端。比游隼体色浅而翼形钝。幼鸟上体深褐色,下体布满黑色纵纹。与游隼的区别在于尾下覆羽白色。altaicus亚种比milvipes亚种体色深而偏青灰色、具棕色翼斑且下体纵纹较多。'''
大型、胸部厚实的浅色隼。枕部偏白色,顶冠浅褐色。头部色彩对比不甚明显,眼下具不明显黑色髭纹,眉纹白色。尾部具狭窄白色羽端。比游隼体色浅而翼形钝。幼鸟上体深褐色,下体布满黑色纵纹。与游隼的区别在于尾下覆羽白色。altaicus亚种比milvipes亚种体色深而偏青灰色、具棕色翼斑且下体纵纹较多。


== '''分布''' ==
== '''分布''' ==
'''中欧、北非、印度北部、中亚至蒙古国和中国。在中国为不常见候鸟,milvipes亚种繁殖于新疆阿尔泰山脉和喀什地区、西藏、青海、四川北部、甘肃和内蒙古,迁徙途经辽宁、河北,越冬于华中和西藏南部;指名亚种为罕见候鸟,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越冬于新疆西部喀什地区、青海湖周围和内蒙古中部。'''
中欧、北非、印度北部、中亚至蒙古国和中国。在中国为不常见候鸟,milvipes亚种繁殖于新疆阿尔泰山脉和喀什地区、西藏、青海、四川北部、甘肃和内蒙古,迁徙途经辽宁、河北,越冬于华中和西藏南部;指名亚种为罕见候鸟,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越冬于新疆西部喀什地区、青海湖周围和内蒙古中部。
[[文件:GROMS-猎隼-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猎隼-1.jpg|缩略图|猎隼分布图]]


== '''习性''' ==
== '''习性''' ==
'''典型的高山和高原生境中的大型隼。'''
典型的高山和高原生境中的大型隼。


== '''迁徙''' ==
== '''迁徙''' ==
'''洲际迁徙
洲际迁徙主要是迁徙性的或部分迁徙性的;在繁殖地的南部是定居的或分散的。在巴基斯坦北部、阿拉伯、非洲(苏丹、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北部)以及中东和中国的一些地区只在冬季出现。前苏联的大部分地区在9月至10月离开,尽管一些成对的鸟类在冬季也留下来,甚至在北部地区,比如哈卡西亚;它们在3月至4月回归;对于更温暖地区的离开时间较短。(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主编),1994)
主要是迁徙性的或部分迁徙性的;在繁殖地的南部是定居的或分散的。在巴基斯坦北部、阿拉伯、非洲(苏丹、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北部)以及中东和中国的一些地区只在冬季出现。前苏联的大部分地区在9月至10月离开,尽管一些成对的鸟类在冬季也留下来,甚至在北部地区,比如哈卡西亚;它们在3月至4月回归;对于更温暖地区的离开时间较短。(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主编),1994)'''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 '''相关照片''' ==
== '''相关照片''' ==
{{PackedGallery|images=大篩子-猎隼-8.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9.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1.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2.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3.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7.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6.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4.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5.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10.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11.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13.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12.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15.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猎隼-14.jpg;拍摄者:大篩子}}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第80行: 第65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86行: 第70行:
[[分类:隼形目]]
[[分类:隼形目]]
[[分类:隼科]]
[[分类:隼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0:27的最新版本

编号 629
中文名 猎隼
英文名 Saker Falcon
拉丁名 Falco cherrug
IUCN红色名录等级 EN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一级
CITES 附录Ⅱ
隼形目
隼科

体长

42~60cm

翼长

106~129cm

生境

常栖息于开阔的山脚平原、荒野、农田耕地等生境,尤喜在少树而多石的山丘、旷野地带活动。

鸣声

偶尔发出连续而响亮的“qi qi qi gi”声。

识别

大型、胸部厚实的浅色隼。枕部偏白色,顶冠浅褐色。头部色彩对比不甚明显,眼下具不明显黑色髭纹,眉纹白色。尾部具狭窄白色羽端。比游隼体色浅而翼形钝。幼鸟上体深褐色,下体布满黑色纵纹。与游隼的区别在于尾下覆羽白色。altaicus亚种比milvipes亚种体色深而偏青灰色、具棕色翼斑且下体纵纹较多。

分布

中欧、北非、印度北部、中亚至蒙古国和中国。在中国为不常见候鸟,milvipes亚种繁殖于新疆阿尔泰山脉和喀什地区、西藏、青海、四川北部、甘肃和内蒙古,迁徙途经辽宁、河北,越冬于华中和西藏南部;指名亚种为罕见候鸟,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越冬于新疆西部喀什地区、青海湖周围和内蒙古中部。

猎隼分布图

习性

典型的高山和高原生境中的大型隼。

迁徙

洲际迁徙主要是迁徙性的或部分迁徙性的;在繁殖地的南部是定居的或分散的。在巴基斯坦北部、阿拉伯、非洲(苏丹、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北部)以及中东和中国的一些地区只在冬季出现。前苏联的大部分地区在9月至10月离开,尽管一些成对的鸟类在冬季也留下来,甚至在北部地区,比如哈卡西亚;它们在3月至4月回归;对于更温暖地区的离开时间较短。(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主编),1994)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