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斑蝗莺: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12~13.5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活动于近水域或沼泽的苇塘、灌丛。 | |||
== '''鸣声''' == | == '''鸣声''' == | ||
繁殖期鸣唱频繁,鸣声为快速重复的颤鸣“gizigizigizigizigizigizigizi……”,极似虫鸣;鸣叫为快速重复的短音“tzhk-tzhk-tzhk”。 | |||
== '''识别''' == | == '''识别''' == | ||
较小并具褐色纵纹的莺。上体橄榄褐色并具偏黑色纵纹,下体白色并沾赭黄色,胸部和两胁具黑色纵纹,眉纹皮黄色,尾端无白色。与黑斑蝗莺的区别为体型较小、上体和胸部纵纹更为粗重、顶冠较黑。 | |||
== '''分布''' == | == '''分布''' == | ||
繁殖于西伯利亚、古北界东部,越冬于菲律宾、东南亚、大巽他群岛和摩鹿加群岛北部。在中国为不常见候鸟,繁殖于东北地区,迁徙过境鸟记录于华东和西北地区。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6行: | 第56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2行: | 第61行: | ||
[[分类:雀形目]] | [[分类:雀形目]] | ||
[[分类:蝗莺科]] | [[分类:蝗莺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1:01的最新版本
编号 | 930 |
中文名 | 矛斑蝗莺 |
英文名 | Lanceolated Warbler |
拉丁名 | Locustella lanceolat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蝗莺科 |
体长
12~13.5cm
生境
活动于近水域或沼泽的苇塘、灌丛。
鸣声
繁殖期鸣唱频繁,鸣声为快速重复的颤鸣“gizigizigizigizigizigizigizi……”,极似虫鸣;鸣叫为快速重复的短音“tzhk-tzhk-tzhk”。
识别
较小并具褐色纵纹的莺。上体橄榄褐色并具偏黑色纵纹,下体白色并沾赭黄色,胸部和两胁具黑色纵纹,眉纹皮黄色,尾端无白色。与黑斑蝗莺的区别为体型较小、上体和胸部纵纹更为粗重、顶冠较黑。
分布
繁殖于西伯利亚、古北界东部,越冬于菲律宾、东南亚、大巽他群岛和摩鹿加群岛北部。在中国为不常见候鸟,繁殖于东北地区,迁徙过境鸟记录于华东和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