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喉希鹛: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11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16~18.5cm'''
16~18.5cm


== '''生境''' ==
== '''生境''' ==
'''出没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杜鹃林、灌木丛、竹林等生境。栖息海拔1800~3750m,冬季可能会下到更低海拔。'''
出没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杜鹃林、灌木丛、竹林等生境。栖息海拔1800~3750m,冬季可能会下到更低海拔。


== '''鸣声''' ==
== '''鸣声''' ==
'''较清脆的哨音“di-di-di”,第二声下落,其他为上扬音,也有叽喳的“jivi”声。'''
较清脆的哨音“di-di-di”,第二声下落,其他为上扬音,也有叽喳的“jivi”声。


== '''识别''' ==
== '''识别''' ==
'''活泼似山雀的小型鹛。具耸立的棕褐色顶冠,喉部具黑色和白色(或黄色)鳞状斑,下体偏黄色,上体橄榄色。初级飞羽羽缘橙黄色形成亮丽翼斑,尾部中央棕色而尾端黑色,两侧尾羽端部黑色而羽缘黄色。喙、跗跖均为灰色。'''
活泼似山雀的小型鹛。具耸立的棕褐色顶冠,喉部具黑色和白色(或黄色)鳞状斑,下体偏黄色,上体橄榄色。初级飞羽羽缘橙黄色形成亮丽翼斑,尾部中央棕色而尾端黑色,两侧尾羽端部黑色而羽缘黄色。喙、跗跖均为灰色。


== '''分布''' ==
== '''分布''' ==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在中国,指名亚种见于西藏南部,yunnanensis亚种(包括castanicauda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和四川西部海拔2100 ~3600m地区。'''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在中国,指名亚种见于西藏南部,yunnanensis亚种(包括castanicauda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和四川西部海拔2100 ~3600m地区。


== '''迁徙''' ==
== '''迁徙''' ==
第56行: 第56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2行: 第61行:
[[分类:雀形目]]
[[分类:雀形目]]
[[分类:噪鹛科]]
[[分类:噪鹛科]]

2024年5月9日 (四) 09:14的最新版本

编号 1052
中文名 斑喉希鹛
英文名 Bar - throated Minla
拉丁名 Actinodura strigula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噪鹛科

体长

16~18.5cm

生境

出没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杜鹃林、灌木丛、竹林等生境。栖息海拔1800~3750m,冬季可能会下到更低海拔。

鸣声

较清脆的哨音“di-di-di”,第二声下落,其他为上扬音,也有叽喳的“jivi”声。

识别

活泼似山雀的小型鹛。具耸立的棕褐色顶冠,喉部具黑色和白色(或黄色)鳞状斑,下体偏黄色,上体橄榄色。初级飞羽羽缘橙黄色形成亮丽翼斑,尾部中央棕色而尾端黑色,两侧尾羽端部黑色而羽缘黄色。喙、跗跖均为灰色。

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在中国,指名亚种见于西藏南部,yunnanensis亚种(包括castanicauda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和四川西部海拔2100 ~3600m地区。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