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鸮: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第28行: 第28行:
|鸱鸮科
|鸱鸮科
|}
|}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11.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3.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2.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10.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12.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1.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13.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17.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5.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4.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16.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14.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6.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7.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15.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18.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19.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9.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8.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王春晓-短耳鸮-1.JPG|缩略图|拍摄者:王春晓]]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22.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王春晓-短耳鸮-2.JPG|缩略图|拍摄者:王春晓]]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21.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文件:大篩子-短耳鸮-20.jpg|缩略图|拍摄者:大篩子]]


== '''体长''' ==
== '''体长''' ==
'''35~40cm'''
35~40cm


== '''生境''' ==
== '''生境''' ==
'''常栖息于平原、草地、荒漠、沼泽、低山丘陵等各类生境中,尤好在开阔的平原草地、湖边草丛环境栖息。'''
常栖息于平原、草地、荒漠、沼泽、低山丘陵等各类生境中,尤好在开阔的平原草地、湖边草丛环境栖息。


== '''鸣声''' ==
== '''鸣声''' ==
'''有时发出一连串低沉的“gu gu gu gu”声。'''
有时发出一连串低沉的“gu gu gu gu”声。


== '''识别''' ==
== '''识别''' ==
'''中型黄褐色鸮。翼长。面部明显并具短小的耳羽束但于野外不可见,虹膜亮黄色,眼圈暗色。上体黄褐色并布满黑色和皮黄色纵纹,下体皮黄色并具深褐色纵纹。飞行时黑色腕部明显。'''
中型黄褐色鸮。翼长。面部明显并具短小的耳羽束但于野外不可见,虹膜亮黄色,眼圈暗色。上体黄褐色并布满黑色和皮黄色纵纹,下体皮黄色并具深褐色纵纹。飞行时黑色腕部明显。


== '''分布''' ==
== '''分布''' ==
'''全北界和南美洲,在东南亚为冬候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不常见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东北地区,越冬于华北以南海拔 1500m以下大部地区。'''
全北界和南美洲,在东南亚为冬候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不常见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东北地区,越冬于华北以南海拔 1500m以下大部地区。
[[文件:GROMS-短耳鸮-1.jpg|缩略图]]
[[文件:GROMS-短耳鸮-1.jpg|缩略图|短耳鸮分布图]]


== '''习性''' ==
== '''习性''' ==
'''出现在各种开阔地,如乡村、冻原、低山、丘陵、热带草原、牧草地、荒漠、森林边缘等空旷地区,尤以平原草地、沼泽和湖岸地带较多见。栖息地可从低地至高达4300米的高山。很少栖息于树上,常隐藏于开阔近水的草地中。多在黄昏和晚上猎食,但也会在白天活动。飞行时多贴地面,常在一阵鼓翼飞翔后又伴随着一阵滑翔,还会做“悬停”飞行。食物以鼠类和鸟类为主,亦食青蛙和大型昆虫。'''
出现在各种开阔地,如乡村、冻原、低山、丘陵、热带草原、牧草地、荒漠、森林边缘等空旷地区,尤以平原草地、沼泽和湖岸地带较多见。栖息地可从低地至高达4300米的高山。很少栖息于树上,常隐藏于开阔近水的草地中。多在黄昏和晚上猎食,但也会在白天活动。飞行时多贴地面,常在一阵鼓翼飞翔后又伴随着一阵滑翔,还会做“悬停”飞行。食物以鼠类和鸟类为主,亦食青蛙和大型昆虫。


== '''迁徙''' ==
== '''迁徙''' ==
'''非迁徙性
非迁徙性在分布范围的北部,短耳鸮被认为是高度迁徙的,尽管迁徙可能与游牧式觅食和幼鸟散布混淆;而且,如果食物丰富,越冬地区可能会成为繁殖地。尽管在中纬度地区全年都有存在,但戒指数据表明它们有季节性的南北和西南迁徙:在俄克拉荷马州戒指的鸟被发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向南东方1730公里的地方。在欧洲和亚洲,短耳鸮在分布范围的北部进行迁徙:北方种群从不列颠群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和中亚南部迁徙至非洲北部的一半和亚洲的一些地区;已知它们在中国北部繁殖并在中国南部越冬。在斯匹次卑尔根、贝尔岛、扬马延岛、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等地偶尔有记录。(摘自del Hoyo J,Elliott A,Sargatal J(编),1999)
在分布范围的北部,短耳鸮被认为是高度迁徙的,尽管迁徙可能与游牧式觅食和幼鸟散布混淆;而且,如果食物丰富,越冬地区可能会成为繁殖地。尽管在中纬度地区全年都有存在,但戒指数据表明它们有季节性的南北和西南迁徙:在俄克拉荷马州戒指的鸟被发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向南东方1730公里的地方。在欧洲和亚洲,短耳鸮在分布范围的北部进行迁徙:北方种群从不列颠群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和中亚南部迁徙至非洲北部的一半和亚洲的一些地区;已知它们在中国北部繁殖并在中国南部越冬。在斯匹次卑尔根、贝尔岛、扬马延岛、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等地偶尔有记录。(摘自del Hoyo J,Elliott A,Sargatal J(编),1999)'''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 '''相关照片''' ==
== '''相关照片''' ==
{{PackedGallery|images=大篩子-短耳鸮-11.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3.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2.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10.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12.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1.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13.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17.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5.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4.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16.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14.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6.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7.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15.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18.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19.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9.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8.jpg;拍摄者:大篩子,王春晓-短耳鸮-1.JPG;拍摄者:王春晓,大篩子-短耳鸮-22.jpg;拍摄者:大篩子,王春晓-短耳鸮-2.JPG;拍摄者:王春晓,大篩子-短耳鸮-21.jpg;拍摄者:大篩子,大篩子-短耳鸮-20.jpg;拍摄者:大篩子}}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第86行: 第62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92行: 第67行:
[[分类:鸮形目]]
[[分类:鸮形目]]
[[分类:鸱鸮科]]
[[分类:鸱鸮科]]

2024年5月9日 (四) 11:03的最新版本

编号 522
中文名 短耳鸮
英文名 Short - eared Owl
拉丁名 Asio flammeu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二级
CITES 附录Ⅱ
鸮形目
鸱鸮科

体长

35~40cm

生境

常栖息于平原、草地、荒漠、沼泽、低山丘陵等各类生境中,尤好在开阔的平原草地、湖边草丛环境栖息。

鸣声

有时发出一连串低沉的“gu gu gu gu”声。

识别

中型黄褐色鸮。翼长。面部明显并具短小的耳羽束但于野外不可见,虹膜亮黄色,眼圈暗色。上体黄褐色并布满黑色和皮黄色纵纹,下体皮黄色并具深褐色纵纹。飞行时黑色腕部明显。

分布

全北界和南美洲,在东南亚为冬候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不常见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东北地区,越冬于华北以南海拔 1500m以下大部地区。

短耳鸮分布图

习性

出现在各种开阔地,如乡村、冻原、低山、丘陵、热带草原、牧草地、荒漠、森林边缘等空旷地区,尤以平原草地、沼泽和湖岸地带较多见。栖息地可从低地至高达4300米的高山。很少栖息于树上,常隐藏于开阔近水的草地中。多在黄昏和晚上猎食,但也会在白天活动。飞行时多贴地面,常在一阵鼓翼飞翔后又伴随着一阵滑翔,还会做“悬停”飞行。食物以鼠类和鸟类为主,亦食青蛙和大型昆虫。

迁徙

非迁徙性在分布范围的北部,短耳鸮被认为是高度迁徙的,尽管迁徙可能与游牧式觅食和幼鸟散布混淆;而且,如果食物丰富,越冬地区可能会成为繁殖地。尽管在中纬度地区全年都有存在,但戒指数据表明它们有季节性的南北和西南迁徙:在俄克拉荷马州戒指的鸟被发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向南东方1730公里的地方。在欧洲和亚洲,短耳鸮在分布范围的北部进行迁徙:北方种群从不列颠群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和中亚南部迁徙至非洲北部的一半和亚洲的一些地区;已知它们在中国北部繁殖并在中国南部越冬。在斯匹次卑尔根、贝尔岛、扬马延岛、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等地偶尔有记录。(摘自del Hoyo J,Elliott A,Sargatal J(编),1999)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