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腹䴓: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第5行: 第5行:
|-
|-
|中文名
|中文名
|栗腹䴓
|栗腹鳾
|-
|-
|英文名
|英文名
第26行: 第26行:
|-
|-
|科
|科
|䴓科
|鳾科
|}
|}


== '''体长''' ==
== '''体长''' ==
'''13~14cm'''
13~14cm


== '''生境''' ==
== '''生境''' ==
'''活动于山地常绿森林、落叶林、松树林等。栖息海拔从800多米到2200多米。'''
活动于山地常绿森林、落叶林、松树林等。栖息海拔从800多米到2200多米。


== '''鸣声''' ==
== '''鸣声''' ==
'''有时是快速连续的“jijijijiji”声,有时是尖锐的“chreet、chreet、chreet”声。'''
有时是快速连续的“jijijijiji”声,有时是尖锐的“chreet、chreet、chreet”声。


== '''识别''' ==
== '''识别''' ==
'''小型灰色和棕色䴓。白色颊斑与浓色下体形成对比。雄鸟下体呈明显的砖红色,黑色贯眼纹后端变宽。雌鸟与普通䴓腹部色深的亚种易混淆,区别为白色颊斑较大而明显。尾部次端具小块白斑。诸亚种尾下覆羽存在差异,tonkinensis亚种黑色并具橙色扇贝状纹,cinmamoventris亚种白色并具橙色扇贝状纹。neglecta亚种喉部污白色渐变至暗橙色至栗色腹部,耳羽灰白色,黑色贯眼纹较窄。'''
小型灰色和棕色䴓。白色颊斑与浓色下体形成对比。雄鸟下体呈明显的砖红色,黑色贯眼纹后端变宽。雌鸟与普通䴓腹部色深的亚种易混淆,区别为白色颊斑较大而明显。尾部次端具小块白斑。诸亚种尾下覆羽存在差异,tonkinensis亚种黑色并具橙色扇贝状纹,cinmamoventris亚种白色并具橙色扇贝状纹。neglecta亚种喉部污白色渐变至暗橙色至栗色腹部,耳羽灰白色,黑色贯眼纹较窄。


== '''分布''' ==
== '''分布''' ==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和中国西南部。在中国,罕见于云南极南部海拔1000~2200m的林地和松林,neglecta亚种见于云南极西南部,cinnamoventris亚种见于澜沧江以西地区,tonkinensis亚种见于云南东南部。'''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和中国西南部。在中国,罕见于云南极南部海拔1000~2200m的林地和松林,neglecta亚种见于云南极西南部,cinnamoventris亚种见于澜沧江以西地区,tonkinensis亚种见于云南东南部。


== '''迁徙''' ==
== '''迁徙''' ==
第56行: 第56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鸟纲]]
[[分类:鸟纲]]
[[分类:雀形目]]
[[分类:雀形目]]
[[分类:䴓科]]
[[分类:鳾科]]
 

2024年5月9日 (四) 09:38的最新版本

编号 1135
中文名 栗腹鳾
英文名 Chestnut - bellied Nuthatch
拉丁名 Sitta cinnamoventris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雀形目
鳾科

体长

13~14cm

生境

活动于山地常绿森林、落叶林、松树林等。栖息海拔从800多米到2200多米。

鸣声

有时是快速连续的“jijijijiji”声,有时是尖锐的“chreet、chreet、chreet”声。

识别

小型灰色和棕色䴓。白色颊斑与浓色下体形成对比。雄鸟下体呈明显的砖红色,黑色贯眼纹后端变宽。雌鸟与普通䴓腹部色深的亚种易混淆,区别为白色颊斑较大而明显。尾部次端具小块白斑。诸亚种尾下覆羽存在差异,tonkinensis亚种黑色并具橙色扇贝状纹,cinmamoventris亚种白色并具橙色扇贝状纹。neglecta亚种喉部污白色渐变至暗橙色至栗色腹部,耳羽灰白色,黑色贯眼纹较窄。

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和中国西南部。在中国,罕见于云南极南部海拔1000~2200m的林地和松林,neglecta亚种见于云南极西南部,cinnamoventris亚种见于澜沧江以西地区,tonkinensis亚种见于云南东南部。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