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浮鸥: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 |||
第28行: | 第28行: | ||
|鸥科 | |鸥科 | ||
|} | |} | ||
== '''体长''' == | == '''体长''' == | ||
23~28 cm | |||
== '''翼长''' == | == '''翼长''' == | ||
74~84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栖息于湖泊、沼泽、池塘、水田等各类淡水生境,也见于河口、滨海湿地。 | |||
== '''鸣声''' == | == '''鸣声''' == | ||
似“kiwi”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较小的浅色燕鸥。腹部深色(夏羽),尾略分叉。繁殖羽额部黑色,胸、腹部灰色。非繁殖羽额部白色,顶冠具细纹,枕部黑色,下体白色,两翼、背部和尾上覆羽灰色。幼鸟似成鸟,但具褐色杂斑,与白翅浮鸥非繁殖羽区别在于顶冠更黑、腰部灰色且无黑色颊纹。喙红色(繁殖羽)或黑色(非繁殖羽),跗跖红色。 | |||
== '''分布''' == | == '''分布''' == | ||
繁殖于非洲南部、西古北界南部、南亚和澳大利亚。在中国,swinhoei亚种为候鸟,繁殖于东半部,冬季南迁,部分个体越冬于台湾。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5行: | 第52行: | ||
== '''相关照片''' == | == '''相关照片''' == | ||
{{PackedGallery|images=王建民-须浮鸥-2.jpg;拍摄者:王建民,王建民-须浮鸥-1.jpg;拍摄者:王建民,于秀波-须浮鸥-1.jpg;拍摄者:于秀波}} | |||
== '''相关视频''' == | == '''相关视频''' == | ||
第62行: | 第60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8行: | 第65行: | ||
[[分类:鸻形目]] | [[分类:鸻形目]] | ||
[[分类:鸥科]] | [[分类:鸥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4:22的最新版本
编号 | 421 |
中文名 | 须浮鸥 |
英文名 | Whiskered Tern |
拉丁名 | Chlidonias hybrid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鸻形目 |
科 | 鸥科 |
体长
23~28 cm
翼长
74~84cm
生境
栖息于湖泊、沼泽、池塘、水田等各类淡水生境,也见于河口、滨海湿地。
鸣声
似“kiwi”声。
识别
较小的浅色燕鸥。腹部深色(夏羽),尾略分叉。繁殖羽额部黑色,胸、腹部灰色。非繁殖羽额部白色,顶冠具细纹,枕部黑色,下体白色,两翼、背部和尾上覆羽灰色。幼鸟似成鸟,但具褐色杂斑,与白翅浮鸥非繁殖羽区别在于顶冠更黑、腰部灰色且无黑色颊纹。喙红色(繁殖羽)或黑色(非繁殖羽),跗跖红色。
分布
繁殖于非洲南部、西古北界南部、南亚和澳大利亚。在中国,swinhoei亚种为候鸟,繁殖于东半部,冬季南迁,部分个体越冬于台湾。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王建民
-
拍摄者:于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