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翡翠: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25~27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繁殖于海拔1800m以下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或山中溪流边的树林、次生林等;H.c.major迁徙时常出没于海岛和海岸地带的林地。 | |||
== '''鸣声''' == | == '''鸣声''' == | ||
叫声为一串响亮的降调颤音“quirrr-r-r-r-r”。 | |||
== '''识别''' == | == '''识别''' == | ||
中型的紫色和棕色翡翠。上体为鲜亮的棕紫色,和浅蓝色腰部形成对比;下体棕色。喙、跗跖橙红色。 | |||
== '''分布''' == | == '''分布''' == | ||
广布于印度至日本、中国、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在中国,指名亚种为云南南部地区罕见留鸟,推测可能亦分布于西藏东南部;major亚种为吉林长白山地区罕见繁殖鸟,越冬于北纬33°以南的华东沿海;bangsi亚种为台湾和兰屿的罕见留鸟。 | |||
[[文件:GROMS-赤翡翠-1.jpg|缩略图]] | [[文件:GROMS-赤翡翠-1.jpg|缩略图|赤翡翠分布图]] | ||
== '''习性''' == | == '''习性''' == | ||
栖于沿海森林、沼泽森林、红树林或林中溪流和水塘。 | |||
== '''迁徙''' == | == '''迁徙''' == | ||
部分迁徙分布范围南部为定居性鸟类;马来西亚的一些繁殖鸟类至少在同一地点停留了6年。北部种群进行迁徙;迁徙的鸟类在夜间活动,据报道可以在森林和近海岛屿上观察到它们。繁殖鸟类出现在中国东北和日本的五月至九月,经过中国东部、琉球群岛和台湾迁徙至苏拉威西岛(九月初至三月)以及菲律宾、印度东部至缅甸的迁徙鸟类经过东南亚,冬季在泰国南部至苏门答腊和爪哇。马来半岛在九月至十二月间报道到秋季迁徙鸟类,四月份在弗雷泽山和五月初在罗克岛进行回迁。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冬季候鸟每年返回到同一地点。个别个体在印度和可能在韩国的繁殖地上越冬。(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2001) | |||
== '''参考文献''' == | == '''参考文献''' == | ||
第62行: | 第61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8行: | 第66行: | ||
[[分类:佛法僧目]] | [[分类:佛法僧目]] | ||
[[分类:翠鸟科]] | [[分类:翠鸟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3:53的最新版本
编号 | 553 |
中文名 | 赤翡翠 |
英文名 | Ruddy Kingfisher |
拉丁名 | Halcyon coromand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佛法僧目 |
科 | 翠鸟科 |
体长
25~27cm
生境
繁殖于海拔1800m以下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或山中溪流边的树林、次生林等;H.c.major迁徙时常出没于海岛和海岸地带的林地。
鸣声
叫声为一串响亮的降调颤音“quirrr-r-r-r-r”。
识别
中型的紫色和棕色翡翠。上体为鲜亮的棕紫色,和浅蓝色腰部形成对比;下体棕色。喙、跗跖橙红色。
分布
广布于印度至日本、中国、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在中国,指名亚种为云南南部地区罕见留鸟,推测可能亦分布于西藏东南部;major亚种为吉林长白山地区罕见繁殖鸟,越冬于北纬33°以南的华东沿海;bangsi亚种为台湾和兰屿的罕见留鸟。
习性
栖于沿海森林、沼泽森林、红树林或林中溪流和水塘。
迁徙
部分迁徙分布范围南部为定居性鸟类;马来西亚的一些繁殖鸟类至少在同一地点停留了6年。北部种群进行迁徙;迁徙的鸟类在夜间活动,据报道可以在森林和近海岛屿上观察到它们。繁殖鸟类出现在中国东北和日本的五月至九月,经过中国东部、琉球群岛和台湾迁徙至苏拉威西岛(九月初至三月)以及菲律宾、印度东部至缅甸的迁徙鸟类经过东南亚,冬季在泰国南部至苏门答腊和爪哇。马来半岛在九月至十二月间报道到秋季迁徙鸟类,四月份在弗雷泽山和五月初在罗克岛进行回迁。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冬季候鸟每年返回到同一地点。个别个体在印度和可能在韩国的繁殖地上越冬。(引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