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鹱: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添加到分类:物种)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 |||
第30行: | 第30行: | ||
== '''体长''' == | == '''体长''' == | ||
40~51cm | |||
== '''翼长''' == | == '''翼长''' == | ||
94~109cm | |||
== '''生境''' == | == '''生境''' == | ||
出没于近海至远洋的海洋。 | |||
== '''鸣声''' == | == '''鸣声''' == | ||
于陆地发出似婴儿扭捏的“a~ a~ye ~~e”声。 | |||
== '''识别''' == | == '''识别''' == | ||
大型而修长的烟褐色鹱。翼下覆羽的银白色在振翅和滑翔时光泽闪耀。与短尾鹱的区别在于喙较长、翼下覆羽白色较多。与楔尾鹱和淡足鹱的区别在于翼下覆羽白色、跗跖色深且飞行较快而直。翅膀狭长。通身几乎暗褐色,头部的褐色更浓,翼下覆羽中间部分为白色至浅色,与边缘部分的对比较为强烈,翅上覆羽的羽缘淡褐色。相比其他中小型鹱,体型显得粗壮,翅膀更加尖长。虹膜暗褐色,喙褐色,脚灰黑色。 | |||
== '''分布''' == | == '''分布''' == | ||
繁殖于智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上,但于整个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赤道海域可见。在中国,为夏候鸟或迷鸟,偶见于福建沿海、澎湖列岛及台湾。 | |||
== '''迁徙''' == | == '''迁徙''' == | ||
第59行: | 第59行: | ||
[[分类:物种]] | [[分类:物种]] | ||
[[分类:动物界]] | [[分类:动物界]] |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分类:脊索动物门]] | ||
第65行: | 第64行: | ||
[[分类:鹱形目]] | [[分类:鹱形目]] | ||
[[分类:鹱科]] | [[分类:鹱科]] | ||
2024年5月9日 (四) 10:24的最新版本
编号 | 139 |
中文名 | 灰鹱 |
英文名 | Sooty Shearwater |
拉丁名 | Ardenna grisea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NT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鹱形目 |
科 | 鹱科 |
体长
40~51cm
翼长
94~109cm
生境
出没于近海至远洋的海洋。
鸣声
于陆地发出似婴儿扭捏的“a~ a~ye ~~e”声。
识别
大型而修长的烟褐色鹱。翼下覆羽的银白色在振翅和滑翔时光泽闪耀。与短尾鹱的区别在于喙较长、翼下覆羽白色较多。与楔尾鹱和淡足鹱的区别在于翼下覆羽白色、跗跖色深且飞行较快而直。翅膀狭长。通身几乎暗褐色,头部的褐色更浓,翼下覆羽中间部分为白色至浅色,与边缘部分的对比较为强烈,翅上覆羽的羽缘淡褐色。相比其他中小型鹱,体型显得粗壮,翅膀更加尖长。虹膜暗褐色,喙褐色,脚灰黑色。
分布
繁殖于智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上,但于整个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赤道海域可见。在中国,为夏候鸟或迷鸟,偶见于福建沿海、澎湖列岛及台湾。